第36部分(第3/4 頁)
語花香的背後,是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過去,是平邑人民不屈的靈魂!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天寶山在勤勞樸實的平邑人民手中變成了一座美麗富饒的花果山。春天,在那梨花盛開的時節,漫山遍野的梨花會在一夜之間把整個天寶山變成一個白色的世界,其中間雜著的桃紅柳綠,共同營造出一種冷豔而又不失嫵媚的氛圍。走進這童話般的梨花銀海之中,人們的心靈會得到淨化。漫步在曲幽的山間小徑上,遊人會被這銀色世界裡飄溢位來的濃濃的馨香所陶醉,使人世間的煩雜為之一掃,如處世外。夏時,天寶山中清新的空氣和綠蔭下面豐富的負氧離子,會使到這裡旅遊的人們精神為之一震。坐在遮天蔽日的梨樹下面,飲一杯果農送的梨花茶,會使你忘卻山外酷暑。秋季,山坡上梨樹下,那一堆堆如小金山般的黃梨,真叫人垂涎欲滴。遊人走近這金燦燦的梨堆,好客的天寶山人總會讓你吃上一兩個。時至今日,商品經濟已經深入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天寶山地區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老風俗——對秋季的黃梨“濟(濟——平邑方言,意為隨便、儘管、放開量等)吃不濟拿”仍有很大的市場。這一風俗,使外地到天寶山的人總是感慨萬分。冬日,皚皚白雪為天寶山披上一套節日的素裝,使常到天寶山的人會以為又到了梨花盛開的時節,只有純而又純的白色和凜冽的山風使人們翻然醒悟。細心的遊人會發現在白雪覆蓋著的梨樹枝上已經孕育出了圓圓的花蕾,默默地準備著明年的春華秋實。
00、開闢天寶山根據地
白彥鎮位於平邑縣城南約50公里,是天寶山區和抱犢崮山區的重要結合部。這一帶有一塊較大的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被稱為白彥大川,也是魯南通往沂蒙山區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圍國民黨土頑和日、偽勢力在抗戰初期就佔據了這塊地方。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要向四周擴充套件,就必須佔領這塊陣地。
早在辛亥革命時期,費縣知事王毓菁頑固不化,命令全縣各地組織民團抵制革命活動。白彥社社長、大地主孫鶴齡就兼任白彥民團總團長,控制白彥社5個民團,掌有生殺大權,淫威禍及四方,殘酷的統治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費縣、梁邱、山陰、滕縣、山亭等地的土頑和地方封建勢力,都唯孫鶴齡馬首是瞻。孫鶴齡的兒子孫益庚是白彥鄉鄉長,又是國民黨蘇魯戰區八支隊的司令。一一五師曾動員他們參加抗戰。他們不但不接受,反而加緊與日、偽勾結,做了可恥的漢奸,並強迫周圍十幾個村莊,組織反動武裝民團,斷絕交通,不許八路軍和人民抗日政權人員路過。
孫鶴齡父子2人,因與國民黨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師長霍守義積怨較深,1940年春節前,被霍守義部誘捕後處決於石河官莊。
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決定拔除白彥日軍據點,調集第六八六團、特務團和蘇魯支隊、蘇魯豫支隊第一大隊,於1940年2月14日拂曉前,對白彥發動攻擊。進攻部隊將白彥四面包圍,架梯攻圍,強行衝進防禦工事,攻入圍寨,經兩天兩夜激戰,消滅了孫鶴齡部1000多偽軍,打跑了白彥周圍據點的日偽軍,佔領了白彥鎮。
攻下白彥後,羅榮桓要求參戰部隊,立即徹底平毀白彥據點的一切防禦設施,加緊現場練兵,在短期內把群眾發動起來,鞏固好白彥這塊陣地。根據羅榮桓的指示,抽調大批幹部,協助當地黨組織發動群眾,建立了白彥區抗日民主政府。街上到處張貼著寫有“軍民齊心協力,趕走日本強盜”的紅綠標語。
白彥人民在日軍和漢奸孫鶴齡的敲詐、掠奪下,異常貧困,無論大人小孩,個個面黃肌瘦,衣衫襤褸,道路兩旁的樹皮都被剝下充飢。參戰部隊開啟了孫鶴齡的糧倉,把糧食分給窮苦農民。幹部戰士們紛紛幫助老百姓掃院子、幹農活,和老鄉們拉家常,宣傳抗日救亡道理。部隊的宣傳員在街頭巷尾向群眾講解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日政策,參戰部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了人民。群眾由開始對八路軍的懷疑、冷淡、懼怕轉為信任、熱情和支援,紛紛幫助主力部隊拆除了周圍的碉堡、鹿砦、鐵絲網。民眾切身感受到八路軍是自己的隊伍。聽部隊文藝宣傳隊講演的群眾越來越多,出入抗日政府的人們川流不息。隨著工作一天天的深入,一個星期以後,農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組織相繼建立起來。按照抗日民主政府的安排,鄉親們立刻行動起來。首先進行堅壁清野,不給敵人留下一粒糧食。牲口都備好了馱架,隨時可以轉移進山。同時,組織了擔架隊和運輸隊。
由於白彥的戰略地位重要,日軍對白彥發動了反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