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頁)
當晚調整部署,將6團調到攻擊、打援位置上,其餘全力攻擊。
這一錘子打響了。
拉法、新站一戰,殲敵4個營,斃傷俘敵團長以下1800餘人。
關鍵不在於殲敵多少,以及保障了拉濱鐵路暢通等等。遼瀋戰役中的遼西會戰,槍炮聲平息後,宣傳隊的女兵喊一嗓子,身邊也能聚攏一堆俘虜。至於四野南下過江後,許多秋風掃落葉般的順風仗,怎麼打怎麼有理,那仗誰都能打。
之前的秀水河子戰鬥,殲敵也是4個營,人數還少300餘。所以著名,因為那是對全美械裝備敵人的第一個殲滅戰。而拉法、新站之戰的不同凡響,在於這是共產黨在東北處於全面劣勢時的一次逆風仗,其對敵我雙方軍心士氣的影響,自不待言。後面將寫到,打鐵的“梁大牙”,常打這種節骨眼上的勝仗。
00、
在北滿的平原地區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縱橫交錯,非常有利於機械化部隊的調動。南滿吃緊,林彪決定在北滿採取行動,用“南拉北打,北拉南打”的戰略,對付杜聿明的“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當時,北滿的部隊剛剛完成整編,主力編成第1、第2、第6三個縱隊,加上南滿的第3、第4兩個縱隊,野戰部隊共5個縱隊、1個旅、3個獨立師約12萬人,其序列如下:
第1縱隊(司令員萬毅)轄第1、第2、第3師;
第2縱隊(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轄第4、第5、第6師;
第6縱隊(司令員陳光)轄第16、第17、第18師;
第3縱隊(司令員程世才、張學思,政委羅舜初)轄第7、第8、第9師;
第4縱隊(司令員胡奇才,政委彭嘉慶)轄第10、第11第12師;
第359旅、遼南獨立師、南滿獨立第2、第3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的前身是45年8月山東軍區組建的東北挺進縱隊,赴東北後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挺進縱隊,46年1月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46年8月該縱與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直屬第1師、第2師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縱隊機關是由第7縱隊機關改編的。轄112師、113師、114師。
112師的前身是八路軍第115師教導5旅,該旅是由以115師343旅685團新2營為基礎發展起來的115師東進支隊改編的。南下支援新四軍時改稱新四軍獨立旅,北上山東歸建後恢復教5旅番號。43年3月教5旅旅部和所轄13團、14團合編為濱海第13團,43年9月濱海13團兼濱海1分割槽,後原教5旅機關分出為1分割槽機關與13團分離,45年8月1分割槽機關和濱海6團、13團、獨立3團合編為山東軍區第1師。同年9月1師奉調赴東北,後稱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直屬第1師、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直屬第1師,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第1師,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第1師,38軍第112師。該師是我軍核心老部隊,部隊作風勇猛頑強,執行命令堅決,戰鬥經驗豐富,經得起傷亡,連續作戰能力很強,戰鬥士氣旺盛,防禦、進攻、野戰、攻堅俱佳。該師長期擔負機動作戰任務,戰功卓著,深受115師、新4軍、山東軍區、四野、志願軍總部和首長的喜愛和信任,一直是重點建設部隊。是四野頭等主力師,也是全軍戰鬥力最強的幾個主力師之一。
334團的前身是平江起義的紅5軍,後改編為紅3軍團,長征途中改稱紅3軍,與張國濤攤牌之後改編為陝甘支隊第2縱隊,到達陝北後改編為紅1軍團第4師。37年8月25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6團,39年3月該團3營調出,同年6月部隊由兩個營擴編為四個大隊,40年春與冀魯邊7團合編為魯南支隊,此間原2營營部率7、8兩連調出,同年9月改編為115師教2旅第6團,43年春改編為濱海軍區第6團。45年8月11日編入山東軍區第1師為第1團,在師的編成內赴東北後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直屬第1師第1團、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直屬第1師第1團,46年8月隨所在師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為第1師第1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第1師第1團,48年11月改稱第38軍第112師第334團。該團是我軍為數不多的甲等紅軍團,部隊作風強悍,戰鬥力超群,是我軍老牌的頂尖主力團隊,是38軍的旗幟,朱老總曾譽該團為模範幹部團。
335團的前身是343旅685團平型關戰鬥後新組建的第2營,東進之後擴編為蘇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