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中,形勢日趨惡化。
(一)
為了堅持和發展山東的抗戰,使之成為華北抗戰的戰略一冀與聯結華中敵後戰場的戰略樞紐,中共中央決定派部隊進軍山東。
1938 年5 月,l15師接到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關於派遣部隊人魯的指示後,首先組織了一支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向津浦路以東冀魯邊平原挺進,與那裡的抗日武裝會合,建立抗日根據地。挺進縱隊以343 旅政治部、直屬隊、685 團2 營和129 師工兵連為基礎,又從其他團袖調一部分骨幹組成,我任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克明任參謀長,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7 月,挺進縱隊組成,於9 月27 日,越過津浦路,跨進冀魯邊的邊緣一樂陵縣,成立了冀魯邊軍政委員會,揭開了挺進山東的序幕。
此後,115師各部隊相繼人魯。
11 月,344 旅688 團奉命由冀南轉赴山東,進至館陶、冠縣、丘縣地區,由陳賡統一指揮。部隊到達這一地區後,於12 月配合山東省第6 區遊擊司令部第10 支隊(築先縱隊的前身)殲滅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王來賢部,建立了魯西北抗口根據地。
11 月初,343 旅685 團由晉西孝義出發,從安陽北越過平漢路,12 月底到達山東菏澤,轉人蘇魯皖3 省邊沿微山湖西區豐縣,進人糊西地區。首戰崔莊、韓莊,殲滅偽軍王獻臣部800 餘人。1939 年1 月,685 團與山東縱隊挺進支隊合編為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接著在沛縣爭取偽軍一部反正。4 月,擊退了豐、沛、蕭3 縣4000 敵軍對湖西區的聯合“掃蕩”,繼之擊退蕭(縣)銅(山)敵人的7 路進攻。部隊擴大到8000 餘人,建立了以豐縣、沛縣為中心的湖西根據地。5 月,除留第4 大隊堅持湖西鬥爭外,主力由彭明治、昊文玉(吳法憲)率領南下,南越隴海路,進人蕭縣、永城、夏邑地區,與蕭縣地方武裝合編。6 月,東越津浦路,進人宿縣、靈璧,粉碎了日偽軍的7 路合擊,開闢了宿遷、唯寧、灑縣、靈璧地區。戰後留下1 個大隊堅持皖東北,大部兵力留津浦路西並向西發展進入毫縣、鹿邑、拓城、商丘等地,與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新四軍遊擊支隊配合,開闢了以永(城)夏(邑)蕭(縣)宿(縣)為中心的蘇豫皖區。7 月,將所屬部隊編為3 個大隊。1 大隊堅持皖東北,2 大隊調魯南抱犢固山區,3 大隊於9 月回湖西開展工作。
為了繼續增強山東抗口的骨幹力量,1938 年12 月2 日,八路軍總部命令,115 師主力挺進山東。師除將343 旅補充團與晉西3 個遊擊大隊合編為獨立支隊(即陳士渠支隊),堅持晉西鬥爭外,1939 年1 月,115師代師長陳光、政治委員羅榮桓率領師部及686 團,從晉西向山東挺進。3 月2 日,進人魯西哪城地區。次日殲滅耶城西樊壩偽軍l 個團,開啟了運(河)西局及山東抗口根據地的發展39 面686 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楊勇率領3 營及師直兩個連留運河以西發動群眾,建立政權,擴大部隊師部率686 團主力繼續東進至巾的東平、仗上、寧陽地區,與山東縱隊第6 支隊會合,協助當地黨組織建立抗日政權,瓦解了有l 萬名徒眾的反動“紅槍會”,拔除了偽軍沿波河兩岸(東平、寧陽縣境)的全部據點5 月在肥城以南的陸房地區粉碎口偽軍8000 餘人的9 路圍攻,殲日偽軍1300 餘人。5 、6 月,l 巧師司政機關和直屬隊各一部,以及東進抗口挺進縱隊第7 團。先後進人津浦路以東的泰安泅水、寧陽邊區,繼而向費縣西北發展,配合山東縱隊粉碎了日偽軍1 萬餘人對魯中地區的大“掃蕩”,開闢了費縣西北地區。在此期間,686 團3 營擴編為師獨立團,師直兩個連擴編為遊擊第7 支隊。7 月,師獨立團和遊擊第7 支隊合編為師獨立旅,楊勇任旅長兼政治委員。同月,津浦支隊山魯西進人魯南的臨沂、費縣地區(10 月編入山東縱隊第2 支隊)。9 月遵照八路軍總部指示,115師師部686 團、新擴編的特務團、隨營學校分別進人魯南的滕(縣)峰(縣)費(縣)邊區,與山東縱隊魯南人民抗日義勇隊第l 總隊(10 月調歸115 師建制)會合,拔除日偽據點多處,爭取了一些地主武裝保持中立,建立和鞏固了以抱犢固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是年冬,師獨立旅一部進人魯西北,配合129 師部隊、築先縱隊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先後開闢壽張、陽穀、範縣、聊城、萃縣、朝城、觀城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