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61章 歷史的玩笑(第1/4 頁)
皇帝出巡這種事情,自從儒家道通建立起來之後,似乎就一直被抨擊得比較悽慘。
沒辦法,主要是當初首創常年瞎逛先例的秦始皇,沒帶個好頭,弄得最後勞民傷財、天下苦秦、還導致了傳位危急。
歷史上,後世還是元清這些蠻夷建立的政權,在這一方面比較能壓制儒家士大夫打著節約旗號的嘴炮。畢竟他們可以強行宣傳“馬上得天下”,漢人皇帝,在這些方面則收斂一些。
不過,中肯地說,對於一個國家疆域剛剛處在快速擴張階段的帝國,皇帝親自出巡震懾不沉,也是有必要的。
歷史上秦始皇也好,隋煬帝也好,他們也不光是為了玩,更多是需要在新徵服地區的權貴士大夫和百姓中間刷臉,彰顯皇帝的威儀和存在感。
不過這倆貨花錢太狠了,看他們的行事作風,內心估計都是個“歷史終結論”者,覺得自己已經締造出了以後都不會再變的永恆制度,所以越來越狂,什麼都不當回事,把人類都當成工具人。
(注:秦始皇隋煬帝講排場,確實也是有政治價值的,能嚇住不少人。從這個角度說,他們也不算是完全為了個人享樂而花錢。比如隋唐時期西域的高昌國,在隋煬帝時派使節到長安,看了隋煬帝的威嚴氣派、奢靡豪華,就懾服數十年,不敢動彈。
後來唐代了隋,李世民的時候高昌國使節又來了,本意是看看是否要把原先對隋的稱臣納貢轉向唐。結果看李世民比較節儉,一點威風排場都沒有,高昌國直接囂張反叛了。不過高昌國也因此被唐報復,貞觀十年就被滅國了。)
李素在這個問題上還是看得比較清晰的,也反覆幫劉備辨析過了,量入為出,節約民力即可,不必過度解讀。
而站在劉備自己的角度,他選擇在五十七歲這年,巡視天下新徵服邊疆,還有兩層更細節的考慮:
他知道太子的威嚴肯定比他弱得多,雖然有中興四公爵輔佐,但遠人未必知道內情。趁著自己還走得動,各處威懾顯擺一下也好。
另一層考慮,自然是劉備也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畢竟出遠門辛苦,真要是拖到六十幾再出巡,萬一路上有個好歹就不美了。
秦始皇就是死在沙丘的,劉邦也是沛縣回長安不久就不行了,這都是年紀太老才出遠門的結果。
劉備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也算是有點數的,如今還算健壯,所以要趁機把年輕時沒做的事情做了。
他自己也想過要爭取活過漢武帝,不過因為常年好色無度,勞損嚴重,估計是不太可能超過了。
歷史上劉備原本活63,那是有夷陵兵敗心態崩潰的因素在。沒有戰敗傷心的話,70歲還是可期的。
不過歷史上劉備才三個兒子,基本上是年過半百安定下來之後才有的。年紀大了之後,自然慾望減退,子女少就不奇怪了。
可如今的劉備則是34歲就得了長安、接收了一部分被劉協拋棄的後宮。36歲稱帝、42歲統一天下了。這樣的環境下,后妃數量自然是極為巨大的,他的兒子數量已經比歷史上的曹操還多了。
原本曹操應該是有十七個為他生下兒子的老婆、一共生了二十五個兒子。
現在的劉備,也有差不多二十多個兒子、三十多個女兒,簡直可怕。誰讓劉備也是“好聲色”之人呢,這點沒得洗。這方面他跟曹操是一類的,只是歷史上曹操有條件他沒條件。
好在李素也勸過劉備控制宗室待遇,有些低階嬪妃甚至宮女生的就別封王了,封個侯就行。劉備自己也意識到問題嚴重,在這事兒上也沒堅持,對母系卑微的兒子降低了爵位級別。
……
217年,正月剛過去不久,劉備的出巡計劃,也是在多方綢繆之後,最終出爐了。
至少預算已經做好,他決定只帶三萬隨行軍隊,在精不在多,騎兵為主。再加上其他提供服務勞役的技術人員和輔兵、隨行官員幕僚、宮女家眷,總人數控制在五萬人以內。
當然為了節約馬力、減少不必要的後勤開支,行軍的時候就沒必要讓騎兵全部騎馬了,可以多帶一些馬匹輪換,並且儘量利用船隊和大篷車,路況好的地段騎兵就坐車、讓馬跟著走就行。這樣算下來,用到的馬匹數量,也可以控制在十萬以內。
整個巡遊期限,應該在一年半左右完成,反正不超過兩年,肯定要在218年年底之前回雒陽。
路線的規劃上,也是充分考慮到了夏天炎熱的時候去北方、冬天寒冷的時候去南方。
大約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