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4 頁)
反”運動。
“三反”運動主要是整肅黨和政府內的腐敗分子。毛澤東主席早在七屆二中全會就告誡全黨要警惕糖衣炮彈。
自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後,毛澤東便特別注意資本主義透過和平演變的方式,在我國搞復辟,特別是注意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思想上、生活上,影響、腐蝕我們的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所以,他便一個運動接一個運動地來打擊他認為危險的傾向,於是,防右、反右成為他的主導思想。
反貪汙運動被稱為“打老虎”。大老虎即指大貪汙犯。這個運動對黃克誠來說,比鎮反還要難於開展。
鎮反的物件是反革命,難在開殺戒這個政策問題上。中央下了決心就好辦了。“三反”則是在內部清除貪汙分子,一是難於找準物件;二是難於下手打擊自己的同志。
“三反”運動,中央決心很大,為了避免下面走過場、敷衍了事,一方面懲治貪汙從嚴,槍斃了兩個地級黨員幹部劉青山、張子善以作示範;另一方面下達了數字指標,以便督促各地,認真查詢,進行鬥爭,把貪汙腐敗分子挖出來。
對於中央的指示,湖南試行了幾天以後黃克誠就感到有問題。
鎮反是敵我矛盾,目標明確,根據情況可以估計一個大約數字。在國家和黨內“打老虎”,目標和數字都不易搞清楚,採用限定數字的辦法,會使一些單位,一些群眾,為了完成任務而硬找物件,為了完成任務,而搞變相的逼供信。這樣就會擴大化,搞出冤、假、錯案。
於是,黃克誠召開省委會研究,決定縣裡不搞三反,以免控制不了,搞出許多錯誤來。縣裡和區、鄉不搞運動,基層就穩定了。基層穩定,大面上就不亂了。“三反”只有上層搞,省委比較容易控制。
陳鈞,省工業廳副廳長。
黃克誠一向認為,陳鈞為人正派,是個好同志,可是,在“三反”運動中,他被告發為貪汙分子,省委決定他離職審查。審查結果證明,告發不實,完全是個冤案,陳鈞雖在查清後,宣告無罪,但一經離職審查,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