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講習班的活動是緊張有序的。學員們不僅學到了革命理論和軍事理論,而且開闊了視野,經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
廣州,是當時國民革命的中心,國民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茶。黃克誠置身其中,深深融進了這濃烈的革命氛圍中。
然而,國民革命的主旋律中開始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
1926年3 月20日,時任國民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的蔣介石,陰謀策劃了“中山艦事件”。他誣稱中山艦要炮轟黃埔,共產黨陰謀暴動,迸而宣佈廣州全城戒嚴,派兵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①見黃克誠著《黃克誠自述》、人民出版社,第14頁。
顧問辦事處,逮捕和監視共產黨人。
5 月15日,蔣介石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所謂的“整理黨務案”。規定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各高階黨部中任執行委員的人數不得超過三分之一,不得任國民黨中央部長,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必須全部交出,共產黨給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員的指示必須先經過兩黨聯席會議討論等等。
“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實際上是蔣介石伺機篡奪國民革命領導權的重要訊號和步驟。
面對蔣介石的步步進逼,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內部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和分歧。陳獨秀、張國燾等極力主張妥協、退讓,委屈求全;蔡和森、毛澤東等堅決反對這種右傾投降主義的主張,認為應當予以有力的反擊。但是,當時的總書記陳獨秀的意見佔了上風。結果,蔣介石先是奪取了第一軍的軍權,把共產黨員趕出第一軍:接著,他又將一批國民黨右派分子安插進了國民黨中央領導機關,取代了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的職務,他本人則當上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常委會主席,一手把持了黨政軍大權。
反共、反革命的火藥味開始瀰漫開來。
黃克誠所在的政治講習班也受到了軍隊的監視,不言而喻,是來專門針對其中的共產黨員的。
接著,教員也好幾天沒來上課了。
黃克誠對當時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感到震驚,更感到十分困惑。他只是隱約地覺得革命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簡單,而是複雜尖銳的。黨內出現不同的意見和呼聲,使他陷入長時間的思考,結果是頭腦中的疑問越來越多,越來越不知所以然。
當他帶著疑問與周圍的同志討論和請教時,他發現,大家也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革命形勢複雜,黨內鬥爭尖銳,對於剛走上革命道路不久的人來說,疑問與困惑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南粵上空偶有陰雲密佈,但是烏雲畢竟遮不住太陽。
1925年,國民革命軍一舉肅清了廣東境內的反動軍閥勢力,統一和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後,即準備北伐。
1926年2 月,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政治主張,深入開展各項工作,積極推動北伐。
1926年5 月,以黃埔軍校部分學生為骨幹、共產黨員擔任各級領導幹部的葉挺獨立團出師湖南,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7 月9 日,廣州國民政府宣佈正式出師北伐。國民革命軍八個軍共十萬人,兵分三路,矛頭直指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事集團。
一隊隊全副武裝計程車兵疾步而過。“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等標語張貼在道路兩側。黃克誠一身戎裝,鼻樑上架一副眼鏡,讓人感到既威武又親切。
北伐在即,中央政治講習班提前結業。黃克誠經過申請,轉入北伐軍總政治部訓練班,接受軍隊政治工作訓練。訓練班經過兩個多星期的訓練之後,根據形勢發展需要,編入北伐軍前敵政治部宣傳隊,隨軍進入湖南。
因工作需要,黃克誠不久被派往唐生智率領的第八軍,擔任第四師第十三團指導員辦公室政治助理員。
一路上,革命宣傳工作儘管很辛苦,但目睹老百姓敲鑼打鼓,鞭炮齊鳴,踴躍歡迎北伐軍,黃克誠深受感動,哪裡顧得上勞累?!
部隊進入岳陽境內,與軍閥吳佩孚的部隊遭遇了。前方槍炮聲大作,震天動地。
黃克誠是第一次聽到槍炮聲,他還以為是鞭炮聲,老百姓一定在夾道歡迎北伐軍呢,黃克誠心裡喜滋滋的。
然而,“鞭炮聲”非但一直未停,反而更加密集。黃克誠這才明白自己險些鬧出笑話。
他還未及細想,子彈已經“嗖嗖”地從他頭頂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