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可想而知。不過,他們緊緊咬住紅軍不放,迫使紅四師邊打邊走。而且,他們憑藉爬山本領高的特點,一打就跑,然後又跟在紅軍後面移動,使得紅四師每前進一步,都需要集中全力,以備不測。
1 月下旬,中央紅軍在土城與前來“圍剿”的川軍遭遇,遭到優勢敵軍的頑強抵抗。
紅四師奉命開赴土城以東青槓坡地區迎敵。
這時,紅四師禍不單行,不僅師長張宗遜負傷就醫,而且黃克誠也有病在身。他只得咬緊牙關,躺在擔架上指揮部隊打仗。土城是黔西北大道要衝,又是赤水東岸的重要渡口。敵人集中九個團的精銳之師,向中央紅軍發動猛攻。
戰鬥十分激烈,形勢危急。
朱德總司令親自上前線督戰,並且將後備軍——幹部團也調往前沿陣地迎敵,才使紅軍稍微鬆口氣。
激戰中,紅四師連日行軍打仗,個個疲憊不堪,恰逢朱德總司令前來督戰,目睹此景,不免惱火,向躺在擔架上的黃克誠發了一通脾氣。
黃克誠明白,土城戰鬥打得非常艱苦,紅軍傷亡較大,總司令心裡很不好受,看到四師這副樣子,自然有些惱火。若在平日,總司令對待部下一向寬愛有加,決不會發火。土城一役,紅軍沒有一味與敵僵持。毛澤東正確分析敵情後,立即率領紅軍撤出戰鬥,西渡赤水。
西渡赤水,紅四師仍然肩負掩護任務。紅軍大部隊剛開始渡河,敵人就逼上來了。黃克誠立即命令紅十一團進行阻擊,掩護大部隊渡河。
紅軍順利渡過赤水河,經過三天三夜行軍,到達扎西地區,進行休整待機。與此同時,紅三軍團取消了師的編制,將紅四師編為三個團,師領導同志下到團裡任職,於是黃克誠下派到第十團擔任政委,團長是張宗遜。
2 月19日,整編後的紅三軍團會同兄弟部隊及軍委縱隊第二次渡過赤水河,向東急進,準備攻佔婁山關,再克遵義。按照軍團部署,黃克誠、張宗遜統一指揮紅十團、十一團,作為軍團右翼,向婁山關疾進。
婁山關。
連綿起伏的婁山山脈。
正前方的婁山關,異峰突起,怪石奇巖。大小尖山與中間的深澗,好似兩扇大門,緊鎖住婁山關的通道。
一條公路蜿蜒盤旋而上,消失在霧鎖雲封處。
婁山關駐有黔軍一個旅,據險而守。
2 月25日,太陽懶洋洋爬上山坡,紅三軍團攻佔婁山關的戰鬥打響了。
黃克誠率領紅十團、十一團迂迴橋板,斷敵後路,阻敵增援,配合主攻部隊圍攻婁山關之敵。
翌日,紅三軍團一鼓作氣攻佔了婁山關口。
黔軍急忙派出六個團的兵力,向關口發起連續衝鋒,企圖奪回關口。
在這緊急關頭,彭德懷一方面增派部隊迎敵,一方面命令紅十團向敵側後發起攻擊。
黃克誠、張宗遜率紅十團突破敵人左翼陣地,將守敵擊潰,尾敵窮追五十里之多。
進攻婁山關的敵人聞訊,亂了陣腳,一路潰敗下去。紅軍乘勝追擊,再度佔領遵義城。
2 月28日,殘陽如血。
遵義城外老鴉山。炮火紛飛,彈坑累累,屍橫遍地。山上樹木光禿禿,寒風掠過,蒼涼悽惋。
黃克誠也記不得打退敵人多少次衝鋒了。得知敵人派兵增援遵義,並佔據了遵義周圍幾個山頭後,紅十團立即趕赴城外老鴉山,阻擊援敵。
老鴉山是遵義城西南的一個制高點,離城只有一千多米。如果敵人控制了老鴉山,會直接威脅遵義城的安全,危及城內紅軍中央首腦機關。
紅十團廣大指戰員深知責任重大,在黃克誠、張宗遜的指揮下,首先向敵人佔據的山頭髮起猛攻,一舉攻下兩個山頭,同時控制了老鴉山主峰。
援敵瘋狂反撲,敵我雙方展開了山上山下反覆爭奪。老鴉山,已經成為敵人主攻方向。
在死傷累累,進攻一再受挫之後,敵人出動飛機助戰,一次次狂轟濫炸之後,紅軍陣地上火光沖天,樹木連根拔起,夾雜著泥石塊,直飛半空。
戰鬥異常殘酷,呈現膠著狀態。在打退了敵人的一次反撲之後,黃克誠、張宗遜決定下山出擊。
張宗遜知道黃克誠未帶眼鏡,跑山路衝鋒很困難,就讓他帶領兩個班留守,自己與參謀長鍾偉劍率領部隊追擊潰敵。戰士們個個如猛虎下山,殺向敵陣。
然而,敵我相差懸殊,當敵人發現追擊紅軍兵力不多時,很快穩住陣腳,向紅十團反攻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