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郝先生說了這麼多,可有文書為證。”
吳邵剛如此詢問,不是很合適,就算是有文書,郝經也不會輕易的拿出來。
不過郝經的態度倒是很坦然,或許他認為吳邵剛壓根就不是那樣的人。
“不瞞吳副將,沒有文書,去年撤兵之時,大宋派遣之使者,只是與大汗有著口頭的約定。”
“郝先生,如此重大的事宜,沒有書面協議,豈不是兒戲。”
“未必是兒戲,大宋朝廷之中若不是有人心虛,也不會派遣吳副將如此做了。”
吳邵剛看著郝經,禁不住點頭,人家說的是實話。
“郝先生說的不錯,可惜忽必烈大汗沒有想明白,這沒有書面協議之東西,是隨時可以隱瞞的,只要蒙古使團消失,一切就等於沒有發生,去年合議的時候,大汗不會不明白這一點,怕也是迫不得已,才急匆匆撤兵的,不知道郝先生代表大汗前來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一點。”
郝經再次低下頭,不開口了。
第七十一章 得勝而歸
“蒙古使團的聯絡人一共有四人,全部被我們斬殺,屍首埋在了莫愁谷。。。”
聽著王十三的稟報,吳邵剛很是滿意,四名負責聯絡的蒙古韃子被斬殺,意味著蒙古使團自此消失,議和一事變得遙遙無期,南宋朝廷進入了暫時的穩定期,忽必烈儘管關心派遣的使團,但是囿於內部的穩定,其主要的精力必定在阿不裡哥的身上,一旦忽必烈徹底剿滅了阿不裡哥的叛亂,且穩定和籠絡了蒙古諸多部落首領之後,才會想到蒙古使團的事宜。
吳邵剛很好的完成了作戰的任務,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王十三稟報完畢之後,吳邵剛看著張炳輝和馬龍等人,一字一頓的開口了。
“此番參與作戰的所有兄弟,每人賞賜白銀一百兩,陣亡之兄弟,每人賞賜白銀二百兩,務必送到其家人手中,此事張炳輝落實,明日我們離開真州,回到建康,給李大人稟報征伐事宜之後,準備回到京城去。”
陸秀夫看著桌上的五十兩黃金,面露難色。
“吳兄,這賞賜多了一些。”
“陸兄就不要客氣了,此番作戰能夠取得完勝,你居功至偉,若不是你讓蒙古使團以及郝經相信,他們也不會輕易在莫愁谷安營紮寨,更不會放鬆警惕。”
“那我就收下了,不知道吳兄下一步作何安排。”
“郝經已經送至忠勇軍軍營,我們留在真州也沒有什麼事情了,我打算明日一大早就返回建康府城,向李大人稟報相關事宜之後,就回京城去了。”
“吳兄是否想著留在建康,我可以向李大人舉薦的,其實也不需要我多說,只要吳兄願意留在建康,大人是求之不得的。”
“不了,我也想留在建康,留在大人的身邊,不過我終究是殿前司所屬催鋒軍的副將,因為執行了一次作戰任務,就留在大人的身邊,朝中肯定是有看法的。”
“吳兄說的是,那我就不勉強了。”
七月十五日,吳邵剛一行回到了建康府城,他們從東門進入,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兩淮制置使李庭芝居然親自在東門等候。
吳邵剛懷裡抱著取名為歡歡的藏獒。
不到十天的時間,歡歡與吳邵剛之間已經很熟絡,幾乎每時每刻都跟隨在吳邵剛的身邊,吳邵剛也很看重歡歡,這一點讓張炳輝等人都有些吃驚了。
李庭芝看見吳邵剛懷裡抱著的小狗,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麼好奇。
見到李庭芝居然親自在東門等候,吳邵剛連忙下馬,將懷中的歡歡放到地上,抱拳給李庭芝行禮。
“屬下見過大人,有勞大人在東面等候,屬下不敢當。”
“你當得起,此番順利完成作戰之任務,我已經稟報朝廷,且向皇上舉薦你了。”
“感謝大人之厚愛。”
走向制置使官邸的時候,吳邵剛的餘光看向了陸秀夫,李庭芝知曉了一切的訊息,這應該是陸秀夫專門寫信告知的,而且陸秀夫在信函之中,一定是大力舉薦,且將他不願意留在建康府城的事宜,也在信中說明。
這倒是省去了吳邵剛的解釋。
吳邵剛不是不想留在建康府城,建康府城距離廬州府城不是很遠,而且都是兩淮制置使李庭芝管轄的範圍,有可能的情況之下,吳邵剛還可以回到廬州府去發展,只是目前的機會不是太合適,吳邵剛若是貿然留在了建康府,京城之中的呂文德等人會怎麼看怎麼想。
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