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1/4 頁)
源笤��⒍�至耍�鄖盎噬洗遊炊源笤��⒉扇≈鞫��サ姆絞劍�繕蕉��嚼�狻�
徵南大軍被明軍徹底剿滅,更是說明大元朝廷的實力遭遇到重創,面對大明王朝的時候,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優勢,這麼多年以來,蒙軍面對明軍的作戰,從未取得勝跡,每每都是失敗,雖說這裡面有忽必烈輕視之原因。
接到信函繼續駐守大都的佟衛華,也開始加緊蒐集相關的情報了。
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離開大都前往漠北草原,這個情報佟衛華從郝經與史天澤等人那裡分別獲知了。
郝經與史天澤兩人之間很少有什麼聯絡,他們面對佟衛華都是單線聯絡,佟衛華也絕不會同時與兩人見面,這是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的,兩人都在為大明朝廷提供情報,也都想著能夠到開封府城去效力,不過人心隔肚皮,一旦兩人見面了,得知相互之間的想法,是不是會出現意外,這是誰都不敢保證的事宜。
佟衛華如今提供的情報,已經不侷限於說清楚事情,還有諸多的分析在裡面,這些分析既有佟衛華自身的分析,也有郝經與史天澤等人的分析。
在接到末哥與兀良合臺前往漠北草原情報的事情,佟衛華與郝經、史天澤等人就經過了詳細的分析,郝經與史天澤兩人都認為,這是忽必烈迫不得已做出的決定,目的就是讓漠北草原能夠穩定下來,不至於讓大元朝廷首尾不能兼顧,而且隨著這些年大元朝廷逐漸的將重心轉移到滅掉大宋方面,漠北草原的海都實力逐漸的壯大起來,已經不是大元朝廷隨便就能夠剿滅的。
不過對於末哥與兀良合臺的漠北草原之行,郝經與史天澤對於結局的分析略有不同。
郝經認為,此番的商談在初期是能夠獲取成功的,也就是說忽必烈與海都之間是能夠達成協議的,可這份協議維持不了多長的時間,畢竟海都看到的是蒙古大汗之位置,而且海都一直都認為蒙古大汗之位置是自身的,在忽必烈真正遭受重創的時候,海都是不會袖手旁觀的,一定會出兵,以真正的控制整個的草原。
史天澤認為忽必烈與海都之間能夠達成協議,而且還有可能馳援忽必烈,形成對明軍的打擊,畢竟海都和忽必烈都是蒙古人,在蒙古朝廷遭遇到危機的時候,海都是必定出手的,不可能在一邊看熱鬧,唇亡齒寒,一旦大元朝廷和忽必烈被明軍完全打敗,則漠北草魚的海都也會遭遇到重大的威脅。
郝經與史天澤兩人的看法出現分歧,這也是很正常的情況,郝經是讀書人,來注重的都是權謀,都是獲取到最大的利益,故而他認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海都是絕不會放棄機會的,是一定會抓住的,史天澤則是軍人出身,看重的是承諾,而且史天澤對蒙古人重承諾的秉性,也是看的很清楚的。
在寄送給朝廷的情報之中,佟衛華支援的是史天澤的想法,認為蒙古人具有的本性,會讓海都做出有利於忽必烈和大元朝廷的決定。
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前往漠北草原的事宜,情報署透過安插在漠北草原的眼線,也獲知了訊息,這封情報以最快的速度承奏給了吳邵剛。
同時佟衛華從大都方面傳來的情報,也一併被承奏給吳邵剛。
袁世春出任樞密院副樞密使,主要就是負責情報工作,當然大明王朝成立之後,袁世春管轄的情報事宜,不僅僅侷限於大都方面,包括南方的諸多情報,也是重點。
末哥與兀良合臺到漠北草原的目的,袁世春分析的很清楚,自從徵南大軍被徹底剿滅之後,大元朝廷的實力大打折扣,已經無法應對兩線作戰的局面,唯有與漠北草原的海都議和,平定漠北草原的局勢,如此才能夠集中精力應對大明朝廷。
袁世春贊同佟衛華的分析,畢竟他也是軍人出身,但李庭芝認為,郝經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忽必烈與海都初期會形成聯合,但這樣的聯合不可能維持多長的時間,一旦忽必烈遭受到重創,則海都會趁虛而入,奪取蒙古大汗的位置。
最終的決定需要吳邵剛做出來。
這個決定關乎到朝廷如何的排兵佈陣,相當的關鍵。
若是海都與忽必烈之間僅僅是臨時的聯合,他們相互之間都防著對方的話,那他們就不可能形成合力,相反在作戰的過程之中,還會互相的牽制,導致實力削弱,如此情況之下,明軍可以集中精力,大膽的展開進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徹底打敗蒙軍。
若是忽必烈與海都之間實現了真正的聯合,那就是明軍需要特別注意的事宜。
海都麾下的大軍,戰鬥力不弱,他們多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