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剛沒有開口說話,李思琦再次開口。
“吳副將,不用想那麼多,今後一定有機會的。”
第二十五章 休憩
正月初八,皇上的聖旨和樞密院的敕書抵達江陵府城。
聖旨與敕書之中,吳邵剛皆榜上有名,聖旨敕封吳邵剛為正七品十五階的正侍郎,敕書敕封吳邵剛為殿前司所屬催鋒軍副將。
同時受到敕封的還有不少人,其中興州御前諸軍所屬催鋒軍統領蔡思偉,被敕封為從五品下歸德郎將,應該說地位比吳邵剛高了不少,不過人家起點就不一樣,原來的品階也比吳邵剛高了很多。
張炳輝被敕封為五十一階從九品承節郎,出任殿前司所屬催鋒軍隊將,馬龍、王十三、杜小七和譚麻子被敕封為五十二階從九品承信郎,其中馬龍出任殿前司所屬催鋒軍隊官,其餘王十三等人,則成為催鋒軍使臣。
可不要小看這一次的敕封,其意義是不一般的。
南宋的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被稱之為三衙軍,他們的職責就是拱衛京城,屬於皇上與樞密院直接掌控的軍隊,只聽命於皇上和樞密院,其他人無權指揮,三衙軍也是南宋最為精銳的大軍,屬於最為正規的中央軍。
當初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登上皇位,為了防止將帥擁兵自重,威脅到皇室,故而大力加強皇室和朝廷掌控之軍隊力量,削弱地方軍隊力量,在宋太祖刻意安排之下,皇上親自掌控的軍隊,不管是從兵力數目方面,還是從力量方面,遠遠強於地方上的軍隊,軍中軍官和軍士的待遇也要強很多。
北宋時期的三衙,既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是名義上的全國最高統兵機構,代表和協助皇上,與樞密院、兵部共同管轄所有軍隊,不過南宋之後,情況出現變化,三衙的職責被樞密院和兵部取代,而以前的三衙變成三衙軍,成為皇上直接掌控的中央軍,也可以說是衛戍部隊,其力量遠遠強於其他的御前諸軍。
作為三衙軍之一的殿前司,又是最為驍勇的軍隊,直接負責京城之拱衛,殿前司都指揮使品階為從二品,其餘侍衛兵馬司都指揮使、侍衛步軍司都指揮使,為正三品。
分佈在四川、長江中游和下游的十支御前諸軍都統制,一般兼任地方刺史,為正四品,戰時,朝廷還會派遣由文官出任的承宣使或者承宣副使,直接指揮這些都統制作戰。
由此可見,三衙軍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其中的殿前司地位最為顯赫,能夠進入到殿前司,成為其中一名軍士,哪怕是在遊奕軍之中,地位都明顯高於地方上的軍隊。
三衙軍每年都要不定期的從地方各御前諸軍之中抽調精銳的將士,充實自身力量,也變相的削弱地方上各御前諸軍之力量。
此次不僅僅是吳邵剛進入到殿前司,成為其所轄催鋒軍的一名副將,張炳輝、馬龍等十餘名他的心腹,悉數都進入到殿前司所轄催鋒軍之中,這就讓吳邵剛在催鋒軍之中,可以慢慢發展自身的力量。
此舉看上去很危險,可最危險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燈下黑,吳邵剛在殿前司所屬的催鋒軍之中發展自身的力量,絕不會有人注意,皇上、樞密院和兵部的注意力,幾乎都是放在御前諸軍身上的。
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原來跟隨吳邵剛的鄂州御前諸軍所屬催鋒軍的一百餘名軍士,此次沒有能夠進入到殿前司,只能夠回到鄂州去。
出現這樣的情況,吳邵剛早就有思想準備,在這之前,李思琦專門提醒過,建議吳邵剛認真考慮,若是自身能力不行的軍士,還是不要進入到殿前司,言下之意,吳邵剛帶著的進入殿前司的軍士,人數不能夠太多,否則會引發諸多的非議,對於吳邵剛自身也是不利的。
經過了深思熟慮,吳邵剛從一百八十人之中,精挑細選了三十人,跟隨他進入到殿前司,其餘一百五十人,只能夠回到鄂州去了。
樞密院的敕書,要求吳邵剛等人,必須在三月初一以前到殿前司報備。
也就是說,吳邵剛還有近五十天的時間準備。
其實這就是放出一定的時間,讓吳邵剛等人回家去看看。
宋朝的軍官軍士,一旦進入到軍中,就永遠是軍人,不存在退役的說法,就算是老掉牙了,也要留在軍中,除非是你傷殘到不能夠拿起兵器,不過現如今的軍中,可看不見老掉牙的軍士,這些年來接連的征伐廝殺,能力不行的軍士,早就到地下去了。
軍官軍士的假期不多,三五年時間能夠回一次家,就算是很不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