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1/4 頁)
“遷都臨安府城,上至皇上,下至諸多的大人,偏居一隅,貪圖享樂,真正想著復國之文武將士,反而遭受到算計,當年大宋朝廷聯合蒙古王朝,滅掉了金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明智之舉,其後果就是讓蒙古王朝迅速的壯大起來。”
“蒙古王朝本是重武的王朝,沒有太多值得擔心的地方,若是他們一直都按照蒙古人的習慣來做事情,盲目的排斥外界,倒也不值得過於擔心,可惜的是,大元王朝同樣有睿智之人,忽必烈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儘管說忽必烈骨子裡是排斥漢人的,可他知曉漢人之文化影響,清楚大宋朝廷以及金國朝廷之中的很多規矩,都是需要吸納的,而蒙古人堅守的諸多規矩,是應該拋棄的,正是因為忽必烈的改變,大元王朝在他的手中,真正壯大起來,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偏居一隅,醉生夢死,貪圖享樂,這是我對大宋王朝的評價,遷都百餘年的時間,可曾有過一個皇上,想著收復這開封府城,想著重新延續大宋王朝的輝煌,哪怕是短暫的輝煌。”
“大元朝廷既然決定滅掉大宋,想必是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其主要的兵力,將繼續朝著南方開進,情報署前些時間蒐集到的情報,表明蒙軍已經在朝著荊湖南路進軍,看來下一個重點的目標,就是鄂州了。”
“一旦蒙古大軍拿下了鄂州,控制了荊湖南路,則斷絕了我們與朝廷的聯絡,到了那個時候,朝中的諸位大人就是想著到開封府城來,也要繞道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了,不過我想他們沒有這麼好的機會,蒙古大軍若真的是拿下了荊湖南路與鄂州,控制廣南西路與廣南東路,還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諸位,且不管朝廷會如何,忽必烈既然下了伐宋詔書,我們是不是也該有所行動了,至少趁著這個時機,做好最終與忽必烈決戰的準備。”
吳邵剛說到這裡,停下來看著眾人。
迄今為止,吳邵剛已經控制了四川行省、雲南行省、陝西行省、山西行省以及河南行省等地,這些地方,除開河南行省屬於中原略微富庶的地方,其餘都算是偏遠之地,得不到太多重視的,吳邵剛能夠在這些地方開拓出來一片天地,已經很不簡單。
滿足是不可能的,不過下一步的目標究竟是向著南方進攻,與忽必烈爭奪南方,還是繼續朝著北面進攻,爭取拿下大名府、西京路以至於西夏,繼續佔領這些所謂的邊陲之地。
進攻山東等地,應該是被排斥的,畢竟山東是中原腹地,一旦拿下這裡,則大元王朝的京城大都遭遇到重大威脅,而且大元王朝與南方的所有聯絡,也要被切斷,若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忽必烈必定傾力一戰,甚至不管南方的戰局如何了。
大元王朝的伐宋詔書昭告天下之後,吳邵剛也聽到了一些議論,提議最多的還是大軍朝著京西南路進攻,將京西南路所轄的府州縣納入到魏王府的治下。
因為大元王朝頒佈了伐宋詔書,其大軍肯定會朝著荊湖南路以及鄂州等地進攻,留守京西南路的蒙軍軍士,不會太多,這正是進攻的最好時機。
伐宋詔書裡面,表明忽必烈將要派遣百萬大軍滅宋。
這其實不可能,吳邵剛不會相信。
大元王朝控制的總兵力,不超過五十萬,河南路之戰以及開封府之戰,損失了近十萬的兵力,就算是襄陽之戰和兩淮之戰補充了不少的兵力,但總體的數目是下降的,而且駐守山西行省的不少新附軍,也選擇了投降,讓大元朝廷兵力損失更大。
也就是說,情報署分析,大元朝廷掌控的真正能夠在戰場上廝殺的兵力總數,最多四十五萬到五十萬人,其中主力的蒙古鐵騎,不超過二十萬人。
面對來自於吳邵剛的威脅,山東以及河北等地,肯定是要駐紮不少兵力的,至少需要護衛京城大都,這方面的兵力不會少於十萬人,漠北方面也需要駐紮一定的兵力,防止海都造反,這方面的兵力不會少於五萬人。
拿來滅掉大宋的兵力,絕不可能超過三十五萬人,而且其中蒙古鐵騎不會太多,大都是以新附軍為主。
若真的如忽必烈所說的百萬大軍,那不管到什麼地方,壓過去都是寸草不生了。
這種吹噓和誇大自身兵力的情況,數不勝數,倒是不算什麼,可惜大宋朝廷的某些人,可能是當真的,看見了這伐宋詔書之後,怕是魂不附體了。
至於說魏王府,經了河南路之戰、開封府之戰以及河東路之戰,兵力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八萬人,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七萬人,其中合州御前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