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3/4 頁)
蔡思偉用力的點頭。
“我率領四萬大軍,順著帆河,繞道進入漣水,在蒙軍中軍經過漣水縣城之後,從後方堵住他們的退路,不讓一個蒙軍軍士逃離。”
“剿滅蒙軍中軍之後,兩路大軍在沭陽縣會和,以最快的速度包圍海州州城,以最快的時間發起對海州州城的進攻,全殲駐守海州州城的蒙軍。”
說到這裡,吳邵剛扭頭,對著袁世春開口了。
“情報署務必詳細偵查駐紮在宣城的徵南大軍主帥阿術的情況,若是阿術有馳援海州的跡象,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稟報,此外,大元朝廷援軍什麼時候出動,預計多長的時間抵達山東,其總兵力有多少,這些情報,也要悉數弄清楚。”
中軍帳裡面異常的安靜,眾人都看著吳邵剛。
吳邵剛鬆開了扭著的拳頭,他的手心裡面,已經有不少的汗滴。
隨手甩掉這些汗滴,吳邵剛有些動情的開口了。
“戰役已經鋪開,我們沒有了任何的退路,諸位,不管遇見什麼樣的情況,我們都要拼盡全力支援下去,大元王朝的確強大,蒙古鐵騎的確驍勇,不過他們也是人,也曾經被我們數次打敗,這一次,我們也一定能夠打敗他們。”(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九章 合圍漣水(2)
四月初十,阿里海牙率領的前軍兩萬人,順利抵達海州州城。
尚未進入城池,阿里海牙就派遣了斥候,迅速返回宣城,將大軍順利抵達海州州城的訊息,稟報給大帥阿術,阿里海牙特別強調了,大軍一路上並未發現宋軍的蹤跡。
一路行軍的時候,阿里海牙的內心也是憋著一股氣,阿術的千叮嚀萬囑託,以及大宋降將夏貴的提醒,讓阿里海牙很是憤怒,難不成身經百戰的他,什麼都不懂嗎,現如今前軍順利抵達海州州城,證明了阿里海牙判斷的正確,這等的訊息,當然要儘快稟報給大帥阿術。
為了證明自身的能力,阿里海牙不會放過任何的機會。
至於說夏貴,阿里海牙不願意在行軍過程之中看見,將其安排在中軍,屆時抵達海州州城之後,阿里海牙肯定是要當面詢問與責備夏貴。
海州州城的四周也很是安靜,沒有出現任何的異常情況。
進入州城,阿里海牙隨即將大軍一分為二,絕大部分安排在州城外的軍營之中,少部分進入州城警戒,等到中軍抵達州城,阿里海牙會再次調整固守州城的軍士。
蔡思偉率領的六萬將士,從泗陽縣城外出發,就採取了晝伏夜行的行軍策略。
按照吳邵剛的要求,六萬將士必須要秘密行軍,不能夠暴露蹤跡,這是很困難的事宜,若是在平日裡,幾乎就是做不到的,好在海州各地已經是風聲鶴唳,大量的百姓逃亡,士紳富戶也在危險來臨之前,選擇搬離本地,這就讓大軍保密行蹤的事宜,順利很多。
泗陽縣距離漣水縣所轄的金城鎮,不到兩百里地,六萬將士有四天的時間行軍,平均每天也就是五十里地左右,這對於在漠南草原征伐過的將士來說,等同於遊山玩水,蔡思偉已經派遣斥候,前往金城鎮,找尋最好的設伏地點。
大軍行軍的時間越長,越是容易暴露行蹤,蔡思偉選擇了快速行軍的方式,在大軍抵達金城鎮的時候,選擇最好的地方隱蔽。
蔡思偉率領的六萬將士出發兩天之後,吳邵剛親率的四萬大軍,也從泗陽縣出發了。
相對來說,吳邵剛率領的大軍,行軍要從容很多,他們負責的是堵住蒙軍撤離的道路,只是在時間方面要求很高,必須在蒙軍已經過了漣水縣城之後,才能夠全面出動。
十萬大軍朝著海州開進,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已經拉開了序幕。
夏貴跟隨中軍行軍,中軍指揮官是一名蒙古副都元帥。
無所事事的夏貴,其實是抱著無所謂心態的,從宣城出發的時候,出於好心,夏貴提醒阿里海牙,需要派遣斥候沿路偵查,前軍與中軍之間不可相隔太遠等等事宜,這些都是行軍常識,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樣的提醒,讓阿里海牙有了很大的意見,本來應該跟隨在阿里海牙身邊行軍的夏貴,被放置在中軍。
儘管阿術對夏貴的態度不錯,可其他的蒙軍軍官,就不好說了。
蒙古人本來就有些看不上漢人,當初在鄂州屠城的時候,那些蒙古人下手眼睛都不會眨一下,讓原本繁華富庶的鄂州,變成了一座鬼城。
夏貴在中軍之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夏貴內心是很不舒服的,京城之中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