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1/4 頁)
馬華軒的分析是正確的,得知馬華軒的家人離開京城,回到老家去之後,賈似道的確是後悔了,覺得自己的安排出現了重大失誤。(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九章 先下手為強
九月初,吳邵剛就抵達了洛陽府城。
河南行省制置使吳紹武,官邸就暫時設立在洛陽府城。
吳紹武的氣質早就變化了,其本來就有頗多的經,做過縣衙的吏員,也做過縣尉、縣丞和縣令等等,對於下面的政務是很熟悉的,後來在雲川學府學習了一段時間,在節度使衙門也做了一段時間的事情,見識也增長了,故而能夠勝任制置使這一職位。
吳邵剛對於吳紹武的能力,也是完全認可的。
吳紹武出任河南行省制置使後,主要做了兩件事情,其一是穩定地方,其二是囤積糧草,讓河南行省所轄的府州縣的常平倉,糧食全部都是滿的。
這已經說明了吳紹武的預見性,也說明了他是完全按照吳邵剛的要求做事情的。
洛陽府城本就駐紮有三萬大軍,八月中旬的時候,臨時駐紮在京兆府的三萬大軍,也秘密開拔到了洛陽府城。
一共是六萬大軍,其中五萬合州御前諸軍的將士,一萬鼎坤軍的將士。
跟隨吳邵剛抵達洛陽府城的,還有郝經、張文謙、蔡思偉、張炳輝和袁世春等人。
大軍秘密的調遣,得益於情報署獲取的情報。
兩淮的異動,情報署倒是沒有發現,但蒙古大軍突然分兵的事宜,情報署捕捉到了。
按照吳邵剛的預計,最多到十月份,襄陽府城就守不住了,如此關鍵的時刻,蒙古大軍怎麼可能分兵,而且是前往淮北而去。
難道說蒙古大軍準備同時進攻襄陽府城和兩淮嗎。
這個情報,在節度使衙門引發了激烈的爭吵。
最終形成的一致認識,就是兩淮可能出現鉅變。
前後的情報聯絡到一起,包括賈似道在朝廷拼命的清除異己,置呂文德於死地,這一切都可能逼迫呂文德鋌而走險,做出重大的決定。
呂文德造反是不可能的,沒有那麼大的氣候,造反就是死路一條,相信其不會選擇,剩下的選擇,就是歸順大元王朝了。
做出了這個分析之後,就連吳邵剛,都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恐怕忽必烈都不會想到有如此的好事情。
從蒙古大軍分兵這件事情上面,吳邵剛佩服忽必烈的膽量,也察覺到危險臨近了。
一旦大元朝廷同時拿下了京西南路和兩淮,則大宋朝廷徹底失去希望,也失去了抵禦蒙古大軍進攻的能力,而忽必烈則可以騰手將四川作為戰略進攻的重點。
關鍵時刻,吳邵剛做出了決定,馬上進攻開封府城,在十月份之前拿下開封府城。
九月初十,大軍已經抵達鞏縣。
九月十五日,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開封府轄下的滎陽縣。
九月二十日,蒙古大軍拿下襄陽府城的這一天,吳邵剛親率的大軍,拿下了防禦空虛的鄭州管城,在五天時間之內,控制了鄭州。
處於高度緊張之中的吳邵剛,得知蒙古大軍拿下了襄陽府城之後,知道自身的判斷完全準確,這一步棋走對了。
吳邵剛下達了命令,大軍不再掩飾蹤跡,開始朝著開封府大踏步的前進。
沿路進攻的順利,超乎了吳邵剛的想象,這樣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看來忽必烈和大元朝廷都沒有想到,時局發展會如此的迅勐,大元朝廷對於開封府的防禦,還沒有來得及強化,畢竟商談結束的時間不長,忽必烈儘管相信一致協議不可能束縛雙方,可還是認為四川方面是需要休整的,不會很快對開封府城展開進攻,加之忽必烈的重點,依舊是襄陽府城的方向,故而暫時忽略了開封府城。
可惜的是,吳邵剛可沒有睡大覺,一直都密切關注局勢。
先下手為強,拿下開封府城是預料之中的事宜了,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了。
駐守開封府城的,依舊是伯顏。
哈必赤早就回到大都去了,留在開封府城的兵力不是很多,以新附軍為主,有少量的蒙古鐵騎,總兵力為三萬人。
讓伯顏感覺到頭疼的是,駐守襄陽府城的軍士,悉數都是參加過河南路之戰的,對於四川的宋軍,有著天然的恐懼,想要讓他們拼命的抵禦宋軍,可能性不是很大,而且他們士氣低沉,提不起鬥志,戰鬥力不可能很強悍。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