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一國之君已成傀儡,她可以不在乎君王的康泰,但這是詛咒!詛咒令她痛失親子,她痛恨這個詛咒!
“太后,您怎麼了?”
國舅先是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皇帝,又看到太后思緒飄忽,不禁問道。
“沒什麼,人老了,行將就木,就容易想起了過去。”太后嘆息了一聲,臉上的表情讓她顯得無力與無奈。
在皇帝眼中,她確實老了,垂暮朽朽,老態龍鍾。只是,他實在不明白,這樣一個老不死,為什麼會對權勢如此執著?
他又不自覺望向國舅,這個人曾經是他的老師,如今也是垂垂老矣,行將就木。這樣一個人又為什麼也放不開權勢?反而處處弄權,結黨營私?
國舅自然不知道皇帝的想法,只是附和太后道:“太后安康,福澤深厚,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呢,怎麼生出如此感慨?”
太后道:“生老病死此乃天數,正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哀家活了七十載,早已把這天下之事看透,人有人壽,天有天壽。哀家經歷過太多的人事代謝,不要說人壽,就是朝代更迭亦不鮮矣。”
國舅聽了,撫須點頭,若有所思道:“朝代更迭……朝代更迭……”
他笑了笑,轉而對皇帝道:“說起朝代更迭,陛下可還記得前朝舊事?”
皇帝點點頭道:“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朕如何能忘記歷史?朕讀官史,常感慨前朝前二十四載的休養生息和安定繁榮。之後唐王幽帝暴斃,膝下無子,眾臣立其外甥為帝,即穆王。穆王即位,性格弱懦,形如傀儡,佞臣弄權,課以重稅,導致諸侯亂國,進入了諸侯割據分裂的亂世。
穆王三年二月,穆王叔殺侄繼位,即武王。武王即位,興兵伐逆諸侯,諸侯起兵稱王,討無道之武王。
武王繼大統五年九月,被刺身亡,其子繼位,即肅王。肅王承父遺志,僅用兩年時間,以大毅力、大智慧蕩平大部分諸侯,平定內亂,穩住了大局,改國號大周。
從此,前朝崩壞,大周繼承前朝國祚大統,虎視諸侯六國……”
太后和國舅皆點頭。
皇帝又道:“前朝結束了十年內亂,大一統,肅王李雍立國號大周。此時,大周王朝已千倉百孔,國力大減,無力再征討毗鄰六諸侯國,只好發詔書,逼迫我南陵國,以及東海國、西平國、春周國、青商國、劍北國稱臣。
我南陵與五大諸侯國趁機訂立戰時盟約,兵抗大周,終於挑起六國兵亂。
大周曆元年十二月,大周王朝出兵劍北國,劍北國首戰慘敗,但仍不死心,厲兵秣馬,再度陳兵邊境!我南陵和東海國望風廢盟,率先向大周王朝稱臣。
大周曆二年五月,劍北國皇族內亂,皇弟殺兄即位,八月,向大周王朝稱臣國。
大周曆三年,大周王朝兵分三路,劍指西平、春周、青商三國!三諸侯國兵災數載,受巨創,舉國民怨,不得不順從民意,向大周王朝俯首稱臣!
從此,六國年年朝拜納貢,六國送皇子入大周王朝國都為質……”
聽到送皇子入大周為質,太后國舅微微變色。這是一段慘痛的歷史,是六國的恥辱。
太后擺擺手,制止了皇帝洋洋說史,道:“陛下熟知歷史,知天下大事,盛久必衰,分久必合。但這分分合合總是伴隨著兵災,哀家體念天下蒼生,實不願有生之年再看到生靈塗炭……”
皇帝皺了皺眉頭,當初大周初立,仍有餘力出兵,迫使六國稱臣。至今過去了十二載,又得六國年年進貢,如今國力之強盛,足以揮兵南下,生靈塗炭是遲早之事,若南陵還不未雨綢繆,只怕亡國就在頃刻之間。
當初六國兵亂之時,太后便力主避開兵禍,望風背盟,主動稱臣。雖在盟國之中揹負了不少罵名,但是南陵卻因此避過兵禍,得享多年安寧,此功過自不必說。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是大周虎視眈眈,南陵再如何潔身自好,亦無法明哲保身,亡國是遲早之事。
皇帝想著心事,只聽太后又道:“哀家垂暮之年,只望陛下憂國,不要亂起兵事……”
國舅附和道:“大前朝榮衰三百載,而前朝僅僅經歷了三十四載便換了江山,此亡國禍因正是兵災。”
皇帝心中雖不敢苟同,嘴上仍道:“太后和老師所慮不無道理,可國無遠慮必有近憂,近日太子常思慮強國強軍之道,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太后閉起雙眼,有些不耐煩道:“太子年幼,未雨綢繆固然好,但是當把功夫做在暗處,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