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長期從事日本法西斯主義理論研究,“大東亞共榮圈”理論的鼓吹者。曾擔任南滿鐵路東亞研究所所長;參與策劃“9?18”事變。
肖南 29歲;中國《大公報》記者,戰前在日本留學,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和田芳子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肖南的初戀情人。
北野雄一 30歲;芳子的鄰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山口正夫 30歲,芳子的哥哥;日本侵華軍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人物簡介(2)
山口纓子 芳子的妹妹。曾經是熱血青年,曾經因為東條英機的鼓勵而成為一個獻身戰士的慰安婦。
北野弘二 北野雄一的弟弟,日本侵華軍人。
廣瀨一郎 東條英機等戰犯的辯護律師。狡詐,雄辯,善於捕捉對手哪怕一絲一毫的微小瑕疵,並有力量和足夠的智謀出擊。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臨危受命(1)
(日本天皇下詔宣佈無條件投降)
(投降詔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詔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勝利結束。早在1943年10月,美國、英國、中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就成立了罪犯調查委員會,籌備戰後審判。1945年12月,在莫斯科舉行的蘇美英三國外長會議決定,駐日盟軍最高統帥必須貫徹《波茨坦公告》,嚴懲日本戰犯。
1946年1月19日,駐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根據盟國最高委員會決定,正式頒佈了關於在東京設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特別宣言》,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拉開了曠日持久的世紀審判序幕。
1945年8月15日,在滿目瘡痍的東京,日本裕仁天皇用低沉而持續的聲音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
1946年3月至4月,11名來自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的法官相繼奔赴東京……
1946年3月20日,受當時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梅汝璈飛抵東京,擔任遠東國際大審判的中國法官。
公路上,一輛行駛的汽車中,梅汝璈透過車窗玻璃默默地看著日本郊外殘破的景象,滿目的廢墟,路人處之淡然的神情,各色雜陳軍便服混穿的男女以及那隻翩翩挺立一直跟隨在車窗旁的蜻蜓,看到這些梅汝璈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我終於看到了橫濱和東京被炸後的情形,我注視公路兩旁的景象和路上日本男女的表情。
我的總印象是橫濱和東京的工廠都炸光了,所謂廬舍為墟,一片焦土,我這時才體會到其真正的意義。
無論男女,他們和我22年前在日本所見的已經太不相同,孰令改之?這卻不能不叫我們正要審判的那些戰犯們負責!他們擾亂了世界,荼毒了中國,而且葬送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前途!
一個本可有所作為的國家而招致這樣的命運,真是自作孽不可活。這是歷史上的一大悲劇,也是一大教訓!
時隔多年,透過這段日記文字,人們依稀可以看到梅汝璈就這樣懷著複雜而強烈的感受,走進了那段風雲變幻、充滿變數和利益博弈的歷史……
這是個既像酒吧又像宴會廳又有點異國情調的場所,人聲樂聲交織在一起,歡樂熱鬧。
一支菲律賓樂隊在演奏著。不同種族人的面孔交迭晃動著。
中國法官梅汝璈端起一杯乾紅,走向散坐在宴會廳各處的各國法官,向他們一一敬著酒。各國法官客氣地寒暄著。之後,梅汝璈來到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澳大利亞法官衛勃的面前。
這時,宴會廳大門再次開啟,《大公報》記者肖南走了進來,他拿起一杯威士忌四處張望,看到梅汝璈正在和衛勃交談,於是他獨自走到一個角落,似乎很快就置身於喧囂之外。
此時,向哲浚進來,一進來便四顧逡巡,當他看見梅汝璈之後就拿起侍者送上的一杯酒,抿著酒等待著。
梅汝璈和衛勃談完之後一扭身,就看見了不遠處正在注視著他的向哲浚,於是他叫了一聲:“明思。”向哲浚微笑著走了過來,擁抱過後兩人向裡面走去,邊走邊說。
“怎麼才來?” 梅汝璈問道。
“吵起來了!”
“為什麼?”
“蘇聯提出把天皇裕仁也列入戰犯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