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3/4 頁)
登基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從來未曾因為錢財的事情煩過心,忽然有人跑來找他要錢,偏偏朝廷還沒有錢,這種感覺當真是趙佶第一次體會到。
趙佶出得垂拱殿,慢慢往艮嶽而出,忽然回頭道:“老貨,且去把王黼叫來。”
“老貨”二字自然是叫的梁師成,梁師成連忙回應一句,邁著幾十歲的雙腿飛奔而去。
待得王黼到絳霄樓拜見趙佶,趙佶開口便問道:“今日童貫所奏之事,你可有辦法?”
王黼聽得心中納悶,剛才在朝堂之上,王黼該說的都說了,此時皇帝又問一句,王黼卻是不知如何去答,只道:“回稟陛下,臣正加派人手催促江南賦稅之事,一兩月內必然能見到錢。”
“一兩月內能見到多少錢?”趙佶再問。
這一問當真把王黼問住了,王黼是有苦自己知,尚書檯衙門裡,剛剛還收到南方各地州府上書,還有差充江南經略制置使的王漢之洋洋灑灑幾千字的文章,便是要向朝廷請求減稅養民。王黼看得這些奏章,一個頭兩個大。卻是又不敢在趙佶面前明說。
“陛下,一兩個月內必然能到第一筆稅賦,百十萬貫總是有的。”事情還是焦頭爛額,王黼卻也只得先把承諾給出來,還儘量說了一個較大的數字。
“百十萬貫?這點錢有何用?你沒聽到童貫在朝堂之上說河間府已經聚兵操練了嗎,糧食什麼時候能運到河間府去?”趙佶再問。心中也知道,錢可以慢點到,倒是糧食必須要先到,若是士卒吃都吃不飽,還談什麼打仗。
王黼聽言心中一慌,運糧自然比運錢復雜,錢還好說一點,即便一兩個月後江南的賦稅到不了,自己也可以想辦法湊一湊。但是糧食不同,不是說湊就能湊到的,總不能把開封府百姓家中存的口糧都強行徵來,若是如此,必然要翻了天,王黼也就該辭官回家了。
“陛下,臣一定儘快辦妥。一定加快速度運糧往河間府去。”王黼只得如此答一句,若是再承諾一兩個月後就能送到,那真到一兩個月後,也就是王黼辭官的時候了。
“加快是多快?難道就沒有一點其他的辦法了嗎?”趙佶再問,心中已然有了怒火,這朝廷也不是第一次打仗,原來打仗時候,蔡京童貫等人早早就把這些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絲毫不需趙佶操心。如今來的一個王黼,什麼事情都要趙佶這個皇帝親自操心,叫趙佶如何不怒。
王黼聽得趙佶語氣中帶有怒意,心中大急,卻是也心中大恨,哪裡不知童貫稟奏這些事情便是想在朝堂之上讓自己難堪,原來這些事情都是童貫與蔡京私下裡商量之後再到朝堂稟奏,如今卻是這童貫連個風聲也不與自己透露,直接捅到皇帝面前。
“陛下,童太師征戰多年,經驗非常,處理軍餉錢糧之事必然有辦法,不若把童太尉喚來一起商議一番?”王黼此言,不為其他,便是知道軍費之事在此時是個無解的難題,便是王黼心中想,死也要拉一個墊背的,把童貫拉來一起墊背。不能讓自己一個人在這裡承受皇帝趙佶的怒火。
第四百三十九章 臣有一計(巨大章節,一氣呵成,懶得拆分了。)
王黼要拉童貫一起來墊背。這話在趙佶聽來,似乎變了一個味道,只見趙佶抬頭看得一眼王黼,面色頗為平靜,語氣也極為平和說道:“如此也罷,你且先回去吧。”
王黼聞言,直感覺渾身立馬輕鬆起來,終於不用再在此處受煎熬。
卻是趙佶開口又道:“老貨,去把童貫叫來。”
便是這一句話語,本已輕鬆的王黼忽然又感覺壓力重重,這皇帝趙佶把自己打發回去,又單獨見童貫。實在不是一個好苗頭。
“陛下,臣未能為陛下分憂,惶恐之至,臣哪裡有臉面讓陛下一人在此憂心忡忡,且讓臣陪著陛下想想辦法吧,興許一會就能想出妥善之策。”王黼此時又不願意走了,一來不能讓皇帝趙佶疏遠他,二來也不能讓童貫背後構陷自己,若是童貫真有什麼比較有成效的辦法,王黼也想在一旁幫腔幾句,如此也顯出自己一些功勞。
不料趙佶卻是語氣平和開口說道:“你且回去想辦法吧,有辦法了再來稟告就是。走吧!”
王黼聽言,已然無可奈何,只得行禮退去,
梁師成先動身而出,過了小路轉角之處,步伐緩慢起來,便是想等王黼過來。
王黼一臉擔憂出得絳霄樓,過了小路轉角看見梁師成,連忙幾步上前與梁師成並排而行,開口道:“太傅,官家要單獨見童貫問策,那童貫最近屢屢與我過不去,此事麻煩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