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頁)
的最重要一個關鍵論據性人物。便是這聯金滅遼的計策,也是趙良嗣最早與童貫提出來的。
趙良嗣初到滄州,兩人初次會面,倒是極為務實,說的都是出使大事,趙良嗣務實之間,話語大多便是提點鄭智要注意哪些問題,要快速辦好哪些事宜。
鄭智大多隻是笑口而答,心中也知道這些事情必然要做好,對於趙良嗣慢慢升起來的那點優越感,鄭智也是置之不理,懶得多說。
晚間滄州大小官員自然也要安排宴席相請,卻是這鄭智並未出席,只有李綱裴宣作陪。
宴席已開,酒菜備好,趙良嗣左右來看,並未看見鄭智出席,心中已然就有點不快。
知府李綱便成了主人,抬酒開席道:“趙書城從東京而來,一路辛苦,本府先敬書丞一杯。”
趙良嗣臉上倒也是有笑,卻是並無多少熱情,抬起酒杯,只問:“多謝李知府盛情,今日此席,怎不見鄭相公?”
李綱心知肚明,便是知道鄭智是懶得來與趙良嗣客套,笑道:“鄭相公為了童樞密的差遣,到城外營中挑選士卒去了。”
李綱也是臨時想了這麼一個理由,趙良嗣自然是不信的,這般傍晚時分,還出城去挑選士卒,哪裡能讓人信服。
“哈哈。。。鄭相公對於童樞密的差事,當真是極為上心,若是童樞密知曉了,必然對鄭相公刮目相看。”趙良嗣話語似乎在誇鄭智,真正意思卻是在反諷。
裴宣聽言,開口笑道:“哈哈,童樞密倒是不會刮目相看,我家相公與童樞密,便是生死之交,如何不瞭解我家相公辦事牢靠,若非童樞密信任,趙書丞也不會從我滄州出海,還讓我家相公相隨。”
裴宣自是不知這趙良嗣心中想法,只是出言來誇獎鄭智。
趙良嗣聽言大笑,只以為裴宣說童貫與鄭智乃生死之交,不過是裴宣往自己主子臉上貼金,笑道:“鄭相公年紀輕輕,便為一州經略,年少有為啊。此番最好不要誤了童樞密大事才是。只要不誤了大事,出使成功,回來定然也有重賞,興許還能升個職權。”
裴宣聽言,也起身拿酒來敬。
卻說鄭智此時在哪?便在這經略府後衙之中,此去又是幾月,也該好好安撫一下家小,免得幾人每日擔驚受怕。
也說了一句這女真人早已經派使節來了大宋,朝廷才派鄭智往遼東去找女真再談,這麼一句謊言,自然能安撫徐氏三人的心思。
第三百零三章 揚帆出海,今夜良機
挖開巨大的船塢與海水相連的堤壩,海水慢慢衝入船塢。
等到堤壩完全掘開,巨大的海船搖搖晃晃慢慢升高,浮在了水面之上。
無數幫工把補給物資搬進了船艙之內,兩百鐵甲士卒走近船艙。
趙良嗣帶著幾個官員與二三十登上了大船。
鄭智站在船邊,滄州所有大小官員隨行來送。
“此去最快兩三月能回,長則四五月,滄州一應事宜,由李綱、裴宣、朱武、王進四人商議定奪,所有士卒多加操練備戰,不得有誤。”鄭智再一次把這句話說了出來,也是臨行再一次叮囑。
“謹遵相公之命!”
鄭智看得眾人應答,轉身也上了海船,隨行只有魯達與老胡。
帆還未起,船隻透過甲板之下底層的船工奮力搖獎,把大船慢慢駛出船塢。到得這蒼茫大海,才正式揚帆。
一艘大船,兩艘小船慢慢行駛在渤海之中,南是山東半島,北是遼東與朝鮮半島,橫渡渤海似乎比在真正的大海行駛要多了幾分安全。
送行之人,各自打馬往回,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滄北之地,多了無數的遊騎,監視著整個米氏的一舉一動。
滄州南方,更有無數遊騎巡視著州府邊境之地。
武松燕青帶著眾多漢子,也河北山東幾個州府潛伏打探。
獨龍崗往官道的連線小道上,祝扈李三家的漢子熱火朝天修整著道路,砍樹,挖土,夯實,要把這小路礦建到與官道一樣的寬敞。
道路之上,也有一隊人馬,二三十人,刀兵俱全。
領頭之人是一個高大的漢子,身形雖然高大,卻是這身板顯得稍稍有些單薄。
烈日灼人,這漢子不斷擦拭著額頭的汗水,似乎受不住這般烈日的侵襲。
這漢子身旁還有一個年輕女子,看得這漢子滿頭大汗,表情也似有些許痛苦,擔心問道:“欒教習,你還好吧?”
這漢子回頭勉強一笑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