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3/4 頁)
隨後一臉還未睡醒模樣的趙佶才出,一身素袍,走到龍椅寶座,撩了一下身後裙襬,落座於上。
身邊小太監上前倒茶。
之下百官手持笏板,躬身三呼萬歲!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梁師成例行公事喊道,眼神已是期待。
“臣有奏!”
趙佶卻是都不往下去看,一手拿起茶杯送到口中,一手凌空一揮示意奏表之人說話。
“臣今日所奏,彈劾太師蔡京。。。。。”
便是此言一出,趙佶心中一愣,放下茶杯,抬頭往下看去,聽這御史臺官員彈劾。
頭前話語剛畢,又有一人大聲說道:“臣也有奏!”
趙佶本以為剛才一人彈劾蔡京,合該朝堂上議論一番,卻是又有一人接著上奏,開口只道:“講!”
“臣也彈劾太師蔡京,罪狀八條。。。”
趙佶已然明白過來,轉頭看了看站在不遠處的梁師成,又看了看下面念讀罪狀之人,似乎也知道今日之事不同尋常,便是梁師成最近也在趙佶面前說了許多次蔡京的事情,內容皆是蔡京之惡。所以趙佶才去看身邊這個老太監幾眼。
又出一人,還是彈劾蔡京。
趙佶又拿起了茶杯,喝得一口,便往蔡京看去。蔡京在趙佶心目中,一直是那個書畫造詣絕頂、辦事牢靠之人,也深得趙佶信任,只要趙佶出了滿意的書畫新作,第一時間便是給蔡京觀賞,以至於趙佶畫中題跋,多是蔡京手書詩詞。
兩人不僅是君臣,對於趙佶來說,兩人更是同道中人,有惺惺相惜之感。
“。。。綜上罪狀,蔡京才薄德寡,不足以擔當重任,理應辭去朝廷要職,再選有德者輔助陛下國政,還請陛下明鑑。”
待得再無人接話,趙佶掃視一下眾人,開口問道:“可有人反對?”
朝堂之下,無一人出言。
趙佶點了點頭,又問:“可有人附議?”
此問一出,堂下二三十人皆躬身答道:“臣等附議!”
趙佶哪裡還看不出是怎麼回事,只道:“好,既然如此,蔡卿可有辯駁?”
眾人目光皆聚集在蔡京身上,只見蔡京面不改色,慢慢跪到地上,把手中笏板置於身前地上,隨後拜倒在地,開口說道:“回稟陛下,臣無辯駁之言,諸公罪狀加身,洋洋灑灑有幾十條之多,臣一人百口莫辯。臣僥倖,得陛下信任多年,愧領要職。如今為諸公所惡,實已不得人心,慚愧之至,有負陛下聖恩。臣有罪,還望陛下念臣年邁老朽,近來又有病痛纏身,已到行將入木之年,讓罪臣歸家頤養天年。叩謝陛下聖恩。”
蔡京磕頭再拜,話語一出,跌落無數人的眼珠。便是還有人準備了無數應對辯論之詞,此時已然沒有了用場。
王黼聽言,胸中長出一口大氣。不論什麼過程,王黼等的就是蔡京這句話語。等的就是蔡京失敗認慫。
卻是不知蔡京何等高明,又對趙佶何等了解。這麼多人攻訐自己,若真是一條一條去辯駁,反而落了下乘,這個朝堂便跟菜市場一般吵鬧不休,趙佶乃文雅之輩,如何能見這般不雅的場景。
此時蔡京以退為進,不辯不論,俯首認罪。頭前那五六個人的幾十條罪狀,在趙佶心中已然就留不下多少印象了。反倒凸顯了蔡京高風亮節。
今日之事,眾人對蔡京群起而攻之,趙佶心中自然有數,便是這些人早已組織計劃好的事情。如今蔡京高風亮節,趙佶心中作何感想,不言而喻。
趙佶也長出一口氣,又喝得一口茶水,掃視一番百官,出言問道:“那依照爾等之見,何人可堪當重任?”
這一問,自然有人早已做好準備,便是要出言推薦王黼。這人正是秦檜,此時秦檜一直沒有出言,也沒有附議,便是等這一問之後再發力。然後王黼再出言謙虛,愧不敢當。
卻是秦檜正準備出列稟奏之時。跪伏在地的蔡京已然先開了口:“回稟陛下,罪臣以為,滿朝諸公,能堪此重任者,唯有御史中丞王黼。”
蔡京此言,更是高明。便是蔡京知道王黼最近與皇帝趙佶走得近,皇帝趙佶更極為寵信王黼。此時出言,豈不又是為趙佶分憂?豈不又是深得皇帝之心?豈不更是高風亮節?
蔡京此法,就是要把王黼架在火上來烤。王黼既然想出頭上位,那便把他放上去,至於誰來燒火烤這王黼,自然就是蔡京自己。這朝堂三省六部,蔡京不點頭,連升八級的王黼當真還玩不轉,也服不了眾。玩不轉自然就是要出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