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頁)
,只以為秦明是問自己有沒有把這梁山大將斬落馬下,立馬神氣十足道:“那廝,實在不禁打,已然被鐵蹄踩成了肉泥!”
秦明面色黯淡,又往後退了下去,卻是不知心中作何感想,心痛顯然不至於,遺憾是有的!
鄭智也不管這些,開口說道:“尋斥候檢視一下,後山呼延灼有沒有開始攻寨?”
牛大打馬就走!
山上宋江,依舊站在聚義堂前的空地之上,眺望著山下戰場,面如死灰。
“公明哥哥。。。花榮哥哥身隕了!”呂方恭敬站在宋江後方,如今梁山,也只剩下呂方郭盛,石秀楊林之輩了。
郭盛石秀幾人還在後山把守。宋江身邊頭領,唯有呂方一人。
還有張順三阮兄弟,此時卻是不知在這水泊之中游到哪裡去了。
宋江面色陰沉,聽得呂方稟報,忽然暴起呵道:“還要你來聒噪個甚,難道我不知花榮死了嗎?”
呂方連忙後退兩步,不敢說話。只是不斷往山下看去,看得官兵都在山下止了步伐,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再看宋江,手臂橫出,指著前方山下,忽然大喊:“鄭智。。。。。鄭智!!!!!!!!”
發洩幾番,宋江又回頭來看呂方,開口問道:“後山如何?”
“後山呼延灼與獨龍崗上來的人馬也在攻寨子了,郭盛兄弟正在帶人防守,暫時無虞!”呂方稟道。
宋江長嘆一口氣,慢慢往聚義廳而入,呂方跟在身後,聚義堂左右還有兩千多人馬。
宋江快速走到聚義堂最頭前,慢慢坐在正中那張鋪著虎皮的大椅子上。
坐得片刻,宋江開口道:“往後山突圍吧!”
呂方聽言一愣,忙回道:“公明哥哥,後山近萬敵軍,怕是。。。”
後山呼延灼韓韜手下,便有七八千,加上祝扈兩家人馬,一萬有餘,黑壓壓一片,漫山遍野。
呂方剛才已然看在眼中,此時宋江說往後山突圍,小道之間,擠著這麼多人,哪裡有突圍的去向?
宋江冷眼一蹬:“怕是什麼?事到如今,還怕什麼?你怕死不成?你後悔與我上山落草了不成?還是怪我不該與這鄭智為敵?”
“公明哥哥誤會了,小弟從未後悔過啊,只是想說後山官軍上萬,又是狹小之地,突圍怕是不成,若是要突圍,往前寨突圍,若是能在水寨之處奪得幾條小船入水,興許還能走脫!”呂方急忙答道。
宋江站起身來,大手一揮,一臉猙獰說道:“少來聒噪,聽我的便是,往後山突圍!”
不知是這宋江不敢在去面對鄭智,還是宋江覺得後山呼延灼比前面鄭智好對付,便是宋江打定主意,要往後山突圍而去。
第三百四十七章 梁山終(巨大章節)
宋江下山了,往後山下去。
卻是不知宋江此時作何想法。宋江的自大是有的,宋江的悲哀更有!
宋江興許是一個極為有手段的政治家,卻並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人,甚至算不上一個有遠見的人。
但是對於爭權奪利與收攏人心,宋江必然是此中高手。此時已然不關乎宋江這個人本身的善惡好壞。
下山的宋江步伐並不快速,並非那種急忙逃命的模樣,反而走得極為沉穩。甚至回身看了幾次呂方,面色帶有非常多的善意與慈祥,似乎在為剛才對呂方的怒意感到抱歉。
也許宋江內心深處的仁義是虛偽的,但是虛偽久了的仁義,也就是真的仁義了。一個人若是在人前一直能裝出一份仁義道德,這份虛假的仁義何嘗又不是真的呢?
這也是為何許多人能為宋江賣命的原因所在。
鄭智開始上山了,兩千步卒行在最頭前,鄭智自己帶著下馬的鐵甲在其後,最後則是步行的米氏輕騎。
梁山並不高聳,也稱不上險峻,更不是中華大地上有名的名山大川。梁山之所以為梁山,只因為梁山之上曾經有這麼些故事。
故事裡有這麼些人,有晁蓋,有宋江,有吳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這些故事便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有惡人,有好人,有時代的悲劇,有社會的不公,也有人性本身的善惡。
故事在鄭智手中變得不一樣了,故事即將落幕。
鄭智上山的步伐也不快速,就如宋江沒有逃命的倉皇,鄭智也沒有追殺敵人的急迫。
士卒們甲光向日,步伐穩健,士氣高昂,準備好所有戰爭需要的一切。
鄭智忽然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