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3/4 頁)
上前一頓老打,見得鄭智回應了這個大喊大叫之人,也停住了腳步。
此人聽得鄭智回應了自己,也是一臉的欣喜,忙又道:“小人是高麗國文孝大王之子,當今高麗王上的弟弟。”
鄭智哪裡知道什麼高麗文孝大王,此時卻是也明白過來,只問:“文孝大王是誰?當今高麗國王又是誰?你又為何在耽羅島?”
“回稟上官,文孝大王是小人的父親,也是先王,名喚王俁,高麗如今的王上名喚王楷,去年剛剛登基。所有小人就到了這耽羅島。”王汶跪在地上為鄭智解釋道,顯然這王汶今日也嚇到了,如此多的鐵甲忽然到得耽羅島,但凡反抗的,斬殺無數,幸好王汶見機,又能通曉漢話,還能寫漢字,所以被軍漢們隨同著官員一併送到了鄭智大帳面前。
鄭智倒是也聽明白了,這個王俁便是高麗國上一任的國王,而今新國王剛剛登基,叫做王楷,新王登基,作為皇子的王汶顯然是不受待見的,被流放到了耽羅島。
高麗王朝,又稱王氏高麗,是918年建立的國家,先後滅了新羅與百濟,然後統一了半島。這個時間段,也是中國正在混戰的時期,五代十國時期。
朝鮮半島第一個統一的國家,並非高麗王朝,之前的樸氏新羅也曾藉助唐朝的力量統一了半島。只是新羅到了後期,又分裂了。
最早便是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史稱朝鮮三國時代。新羅統一之後再分裂,史稱後三國時代。高麗王朝便是後三國時代的統一者。
明朝洪武年間,也就是朱元璋建國時期,高麗王朝派大將李成桂與明朝作戰,沒想到李成桂知道打不過,直接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王氏高麗,建立了朝鮮王朝,嚮明朝俯首稱臣,這個李氏朝鮮一直延續到中國辛亥革命時期才宣告滅亡。
鄭智對於這些歷史大多不清楚,對於這個高麗王朝也並不瞭解,更不談高麗王朝國王更迭之事,此時聽得明白了一些,看著面前這個剛剛登基的高麗國王的弟弟,想了片刻,開口問道:“你一個王子,何以流落至此?此番尋某又有何事?”
“回稟上官,小人本該聽從王兄安排,出家為僧,只是小人自小隨父王身邊,多學儒家經典,多讀詩詞歌賦,對於佛法卻是不太喜歡,所以觸怒了王兄,被流放至此。今日有幸能見大宋上官,願隨上官遠去上國,見識上國風華,學習上國文化,還請上官應允。”王汶話語極為謙卑,顯然是想跟著鄭智去大宋,到大宋去也能有個自由。
便是王汶話語,也說明了許多事情。高麗睿宗王俁當真還是個才子,也有詩詞傳世,對於儒學極為推崇。只是在遼金的夾縫之中求生,這個國王也是當得憋屈。
高麗崇尚佛教,新王登基,其餘王子大多會出家為僧,這一點倒是與日本有些相像,日本不僅王子出家,連退位的皇帝也會出家,退位的皇帝稱之為法皇,法皇的權利極大,甚至比天皇都大。
還有一個國家之前並未多說,便是這個時代,西南方向還有一個大理國,也是崇尚佛教的國家,皇族男子也是多出家為僧。
鄭智聽得王汶話語,腦中飛速運轉,這個王汶不願出家,想跟著自己去大宋,這件事情倒是值得玩味,也未嘗不可,答道:“隨某去宋之事倒是無妨,來人,給這位王子殿下上一些熱飯食。”
鄭智顯然又有腹黑之策,雖然還只是一個開始的念頭,卻是已然付諸了行動,只聽鄭智開口又道:“其餘人等,盡皆斬首!”
說完鄭智轉身就走,身後的軍漢自然嚴守軍令,磨刀霍霍。
卻是這王汶聽言一驚,口中忙道:“上官,這些都是我國治下的官員與良民,我國對大宋從來都是尊敬有加,還請上官放了這些人。”
鄭智回頭,目光冷冽瞪了王汶一眼,隨即往大帳而入。
王汶看得鄭智殺氣凜然的目光,嚇得連忙閉上了嘴巴,回頭只看得左右鐵甲軍漢上前就殺,看得膽戰心驚,連忙低頭不敢再看,耳邊卻還傳來絕望的哀嚎。
進得大帳,吳用連忙上前,開口輕聲說道:“相公莫不是想助此人。。。”
鄭智抬了抬手,打斷的吳用的話語,卻是又點了點頭。
吳用看得鄭智點頭,已然知曉鄭智的念想。卻是也不多說,話題也不多談。
鄭智此時顯然是沒有閒暇打算高麗的事情,但是把這王汶留下來,也是有後手的。朝鮮半島,資源豐富,煤鐵極多,鉛鋅菱鎂也是極多,便是稀土也極為豐富。這些東西自然都要控制在手中,工業的展開,少不得這些礦產的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