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不過也巧了,岳飛投軍不久便升了官兒,成為了一名偏校。偏校大概泛指的是一些非常低階的武官,而且基本上屬於那種未入流之人。當上偏校的岳飛便將自己的妻子劉氏接了過來,兩人住在廣銳軍軍營之中。
生性耿直的岳飛,在廣銳軍中看到了很多東西,之後他就十分鬱悶了。為何呢?因為他看到了上司剋扣軍餉、中飽私囊。如此令岳飛不恥之事,上頭的人都幹了。還有軍政腐敗,基本上不練兵。戰鬥力那就更別提了。實在是無法多言,自己臉上都臊的活。
到了宣和七年之時,那時候金兵還沒有大舉南侵。遼已經在二月份被金國滅掉了,宋廷正在歡呼雀躍中,而岳飛卻倍感憂慮,看著宋朝的軍隊如此頹廢,真是有種無力迴天的感覺。而岳飛本人是十分喜歡關羽、張飛兩員三國時期的名將。在北宋的時候關、張兩位名將的大名基本上可以算是家喻戶曉的程度。說岳飛對兩人有著個人崇拜的情緒也是可以肯定的。而岳飛也是在一直的努力,朝著這兩位名將的方向看齊。同時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與關、張兩位三國時期的名將齊名,那麼這樣說來自己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第一節。靖康恥
好景不長,在北宋有一個年號叫做靖康,如果看過金庸大師的射鵰,便會知道郭靖、楊康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名,便是以靖康而成,以記下靖康之變。這靖康之變又是如何發生的呢?不少人都認同靖康之變發生於,宋金之間的“海上盟約”,它便是導火索。
筆者認為,宋金當初就不該上演這場“海上盟約”。說白了完全就沒這個必要,宋遼之間也並沒有任何特大的衝突。這份友誼也長達一百多年。百姓們相處的也很和諧。你說你沒事閒得與金國聯個什麼盟?再說與金國這般蠻夷聯盟,無非是與虎謀皮罷了,根本就不可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可是,宋徽宗趙佶可不管這套,他就覺得想光宗耀祖一把,收復自太祖未曾收復過的燕雲十六州,想法雖然不錯,但欠缺考量。燕雲十六州並不是你想收復就能夠收復的,何況您老先生都昏庸了十多年了,還打算來個收復失地?這不搞笑嗎?但趙佶卻不以為然,於是乎他便決定與金國聯盟,一塊幹掉遼國。或許他認為遼國現在已經不算什麼,有了金國這個老大哥撐腰,你遼邦也沒啥可囂張的。
當然,若是抱著收復失地的態度也罷,但在徵遼之際,趙佶這個沒腦子的昏君,竟然派童貫領兵徵遼。那你不白給嗎?況且按照當時北宋軍務那狀況,廢弛的都不成樣子了,還徵遼?內憂平定都費事。
不過,說起童貫他是一個宦官,一個宦官得到了寵信也能夠一飛沖天。把握兵權長達二十年之久,實在是厲害。如果整體評判他這個人的話,給筆者的感覺並非是壞的透頂的那種,沒出現賣國的行為。只是因為是個宦官,所以很被人鄙視罷了。
這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盟友”金國看出了宋朝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國家而已,根本就無法與遊牧民族匹敵。這麼大的一塊肥肉,人家若是不吃真成了傻子了。結果,金軍真的揮師南侵。趙佶這回可傻了眼了。自己也害怕了,連忙將皇位讓於趙桓,也就是自己的兒子。他兒子趙桓也不幹,但沒辦法,趙佶硬逼著趙桓登基,成了北宋最後一位皇帝,宋欽宗趙桓。而趙佶本人卻安心的作了太上皇,年號也隨之改為靖康。
話說金軍南下,長驅直入彷彿已入無人之境。太原離著開封很近很近,基本上如果太原被攻破了,那麼開封城也就塊保不住了。
太原守備戰中,由於多種原因,客觀原因、主觀原因、眾將不協調、兵力不集中、戰鬥力太差等等因素,反而被金兵攻克了。但堅強不屈的太原將士依舊採取死磕的戰術,硬抗了二百五十多天。這回可不得了了,陝西一帶的宋軍,在太原這邊的軍隊可算是比較強的。結果被這次的打劫,打得也差不多沒了人。太原南邊便是東京汴梁城。
這一時,已經是靖康元年六月份。岳飛所在的平定軍離著太原城還算挺進。為了增加支援真定府的劉韐。團練使便命令岳飛率領一百名的騎兵隊伍,前往太原周邊地區探路。岳飛聽罷之後,不由分說,立即帶著這一百多人前往探路。
在率領一百名騎兵出發之後,都塊天黑了,應該找個地方歇息一下才是,但忽然卻碰見了敵軍!宋金兩支隊伍碰到了一起,看來不打是說不過去了。金軍的人數是多少,如今無法得知。但唯有一點寫的很清楚,那便是岳飛的手下都很怕這支金軍。在岳飛的命令下,這些宋軍都不敢動彈,而且還一個勁兒的往後退。
此時的岳飛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