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事的老人,資歷年紀均在自己之上,輕易不會服從自己的指揮,必須露兩手硬的,以術馭將,方能立威。不然,會被他們在背後飛短流長的唾沫淹死,什麼當倒插門女婿吃丈人飯呀,什麼功勞不如犒勞,老將不如小將呀,聽了會把肚皮氣穿。
他率二十四將進入和州,立即叫人將議事廳上的主將案座撤掉,全部換上長條凳。
次日五鼓,諸將領皆會聚議事廳議事。那些老將領們一進門,就揀上座坐下。
朱元璋有意待眾人坐好後才入場。
當時習慣以右為尊。朱元璋一看,給自己留下的是左邊最末一個位置。他冷笑著從容就坐,好似毫不計較這表示地位高低的座位法。
會議開始,朱元璋提出幾項亟待辦理的公務來商議。那些大老粗們一個個像廟中木偶,大眼瞪小眼,支吾半天也拿不出一個像樣的辦法來。
朱元璋卻侃侃而談,剖析透徹,辦法周全,處理妥帖公道。說話的語調卻謙恭,不惹人反感。
幾次下來,老將們都覺得朱元璋有主意,有決斷,稍為心服。特別是張天祐,經歷和州之戰,親身體驗過朱元璋的遠慮深謀,更加尊重他幾分。這天,朱元璋在議事會上提出要趕修城牆之事。和州城牆經歷幾次圍攻,已破損不堪,再不修葺,一旦有戰事,就會貽誤戰機。
朱元璋提出把城牆平均分為十段,每個將領包修一段,限三天內完成,完不成軍法處置。他自己則將破損最厲害的西門城樓一段主動包下。
三天過去了。
西門一段朱元璋派徐達帶領士卒日夜趕工,修復得煥然一新,固若金湯。
其他各段,還是剛剛動手。那些老將們根本沒把朱元璋的話當一回事。
第四日清晨,“咚咚”的鼓聲從議事廳內傳出。
半晌,那些通宵飲酒作樂的將領們才打著哈欠,拖拖拉拉地走進議事廳。
一進門,他們發現議事廳變了模樣,長條凳沒有了,朝南擺了張主將公案。
待人一到齊,朱元璋沉著張臉,端著一支描金令牌從後堂跨出。徐達、湯和腰繫長劍,雄赳赳、氣昂昂地緊隨其後。
朱元璋走到公案前,將令牌一舉,說:
“郭元帥令牌在此,諸將跪下!”
那些老將不知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不過見了大帥令牌,也不敢不跪。
待大家齊刷刷跪好,朱元璋厲聲喝道:
“我這總兵,是大帥任命的,非我專擅。且軍旅大事,不可無約束。今令修城,事關重大,爾等皆不遵號令,三日已過,城未修好,該當何罪?來人,給我拉下去責打八十軍棍!”
徐達、湯和立即上前揪人,李善長這時從後堂匆匆跑出來,往朱元璋面前一跪,連聲替諸將領求情,請朱元璋高抬貴手,放過這一次。
朱元璋見諸將領個個嚇得面無人色,趴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方才恨恨地說:
“看在爾等初犯、過去有功的分上,這次軍棍暫且記在賬下,下次若再不遵號令,即斬首示眾,決不饒恕。”
說罷,返身退堂。
諸將領自此後再也不敢違抗朱元璋的號令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借人頭打造仁義之師(1)
和州城裡亂糟糟的。
朱元璋的人馬入駐好多天了,店鋪都是大門緊閉。街上很少百姓行走,女人更是絕了跡。偶有行人,也是面露驚惶,貼著牆根,形跡匆匆。
那士卒倒是成天在街巷裡竄來竄去。不時踹斷人家的門閂,闖進去搜搶。發現誰家的女人長得稍為端正一點,拖著就往軍營跑,誰個膽敢稍加阻攔,抄起刀便砍。城中百姓,皆不能相保。一時人心浮動,個個惶恐。
因為忙於處理軍務,朱元璋一直不瞭解這些情況。
一天,他稍得空閒,便走出門外,見一個###歲的娃娃站在不遠處的屋簷下哀哭,便問道:
“娃娃,為何而哭?”
那孩子抽咽著說:
“我爸爸總不出來。”
“爾父到哪去了?”
“叫官長拉去餵馬去了。”
朱元璋心中一動,又說:
“那就跟著媽媽,何必跑到街上來挨凍!”
這話不說猶可,一說,孩子放聲大哭起來:
“我媽媽也在官家,與父親不敢相認,只以兄妹相稱。我不敢進去找他們,只好在門外等候。”
朱元璋聽後鼻子都發酸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