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他們哪裡知道,自康福回城後,朱元璋立即叫人連夜拆去木橋,趕修石橋,以擾亂陳友諒之心,讓其將士陷入驚恐狀況而失去鬥志。
陳友諒果真中了朱元璋之計。他知大事不妙,心中驚恐,慌忙下令,叫部隊速退。
三萬人馬頓時亂成一團,膽小的紛紛拔腿便逃,軍官們嚴令禁止也阻擋不住。
正在這時,附近山上突然響起幾聲驚天動地的炮響。霎時間,四周湧現出無數燈籠火把。陳友諒正在驚懼之時,一陣震撼人心的喊殺聲,漫山遍野席捲而來。
陳友諒不知附近有多少伏兵,但知已陷入朱元璋的重圍之中,不經一番血戰,肯定難以脫身。
他出身漁家,長得體貌豐偉,力大無比,練就渾身武功,且讀過書,粗通文墨,曾當過縣衙書辦,鬱郁不得志,遂回鄉與其弟友仁、友貴聚眾起義。
起義後他歷經百戰,出生入死,什麼場合沒見過?見身陷重圍,已無出路,那心立時平靜下來,連忙召集手下將領,指揮迎戰。
可是整個部隊都亂了陣腳,紛紛後撤,將指揮不了兵,兵又找不到了將。
這時左邊飛起一陣號炮,火光中常遇春率兵吶喊著殺出,陳軍大亂,向右邊亂竄。
沒想到右邊又飛起一陣吶喊,徐達身披鎧甲,率千餘騎兵衝突而出。
陳軍本已是丟魂喪魄的散卒,怎當得起左右夾攻,只見著刀中槍之人紛紛倒下,沒死的帶傷的抱頭鼠竄,三萬精兵轉眼間即垮了一半。
陳友諒揮舞大刀,率領餘眾殺出一條血路,逃至龍江,趕緊登船,這時天色已經大亮,慌與弟弟陳友仁率領千多艘戰船折往龍灣,命令一萬士卒率先登陸。
朱元璋率主力埋伏在城北的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上,把陳友諒軍的舉動都看在眼裡。
部將們要求馬上出擊,朱元璋看了看天色,說:
“別急。天馬上會下雨,且他們已飢餓不堪,就會造飯,等那時再乘雨擊之。”
這時一輪紅日當空,酷熱難耐,漢軍士卒們個個汗流浹背,渾身無一根幹紗。
陳友諒已飢腸轆轆,便命就地安鍋挖灶,煮飯休息,待飯後再行進攻。
伙頭軍尋柴生火,田野裡四處煙霧瀰漫。忽然一陣狂風吹起,朵朵漆黑的厚雲從東北簇擁而至,轉眼之間,銅錢大的雨點劈頭蓋腦地砸將下來,陳友諒計程車兵像炸了窩的黃蜂般四處奔竄,尋找躲雨的地方。
朱元璋見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