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怨言四起。”
朱元璋的臉色一沉,說:
“修築城池原本是為了讓百姓安定,本不應有怨言,現在弄得怨言四起,必是鄧愈操之過急,所以失了人心,那就叫他先停下來吧!”
元璋又問:
“爾等博古通今,必然明白古今成敗的經驗與教訓,如漢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這幾位英武之君,是靠什麼來統一天下的?”
唐仲實回答:
“這幾位君主,皆不妄殺人,故能一統天下。主公英明神武,為民除亂,從不妄殺,開創之功,遠勝前代。不過,從徽州眼下的情況來看,百姓心雖穩了,卻還無法休養生息。”
朱元璋說:
“汝說的是實情,民情盡在我胸中。不過吾積蓄少而開銷多,向百姓多徵點糧餉也是出於無奈。且這些糧餉全都用在了軍需上,不敢有絲毫用去享樂。對於百姓的貧苦,吾時刻放在心上,想找個解決辦法。前些日子,吾設督水營田使,為的就是便民,為民興利。”
唐仲實等無不為朱元璋的愛民之心而感動。
南征大軍開至蘭溪,朱元璋派其同鄉王宗顯去婺州刺探城中動靜。
朱元璋沿途問過婺州防務,卻無人能說得明白。他認定婺州久攻不下,關鍵就在於情況不明。攻城略地,只能知己而不知彼,如何能勝?
他命胡大海給他找個精靈的人來。胡大海受朱元璋的影響,對各類人才的網羅頗為注意,立即給他送來王宗顯。
王宗顯少攻經史,博覽群書,且為人精明能幹,平時頗留心山川地理形勢,通曉兵機。他依奉朱元璋之命,當日即趕赴婺州刺探動靜。
他潛入一個朋友家中,將城中元軍兵力分佈及守將各自用心、各自為政的情況都摸得一清二楚,又在城中悄悄巡視一番,便連夜趕回。
朱元璋正在等候報告,帳外已敲過三更,猶自獨坐虎帳,思慮用兵之事,一聽王宗顯回營,立即接見。聽王宗顯將城裡狀況、城外援兵行止情形說得明明白白,不禁高興地大叫:
。 想看書來
為打造仁義之師的品牌,將搶了雙布鞋的(2)
“吾得婺州,一定命汝為知府。”
原來婺州守將石抹厚孫系元參知政事石抹宜孫之弟。石抹宜孫聽說朱元璋親率十萬重兵來攻婺州,與參謀胡深、章溢連夜商議防守之策,令手下工匠趕造了五百輛獅子戰車,然後令胡深等率領車師為援兵,自己親率二萬兵馬到縉雲應戰。
胡深率援兵進至松溪,畏懼元璋兵勢,竟觀望不前,不知如何行動是好。
朱元璋立即召來常遇春、胡大海等將領,聽王宗顯報告婺州內外敵情。
朱元璋又叫諸將發表用兵方略,皆是大話空話廢話,上不沾天下不著地,雲山霧罩,聽後頗感失望,便擺手叫大家不必再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婺州依靠石抹宜孫為依託,故久攻不下。而石抹宜孫竟用獅子戰車運兵來援,這豈是知兵者所為!”
他臉現鄙夷之色,接著說:
“松溪山高路狹,車不可行,用戰車乃自招敗績。吾只須出奇兵以遏,其兵必敗。援兵既破,則城中會驚恐乃至絕望,諸將必各自用心,甚至相互埋怨、爭鬥,吾不用勞師即可下之。”
他當即命熟悉地勢的胡大海養子胡德濟誘胡深之兵至山中狹處,常遇春以精兵突出,大破元兵,生擒其前鋒元帥,並獲所制車馬器仗。
胡深則獨身脫逃,婺州城陷入孤立無援境況。城中文臣武將應了朱元璋之言,互不相屬,各自畫界分守,對立情緒嚴重,衝突不時發生。
過了幾天,元都事李相等開門投降,胡大海率師入城,經過一番激戰,婺州已落入朱元璋之手。
朱元璋立即打著上書“山河奄有中華地”與“日月重開大宋天”的杏黃大旗,浩浩蕩蕩進入婺州。
為安定民心,朱元璋一入城,即下令嚴禁軍士擄掠,並派親兵巡城。
連日獲報,城中平安無事,朱元璋為部下能遵守號令、嚴守軍紀而竊喜。
誰知沒高興幾時,他接到檢校密報,他手下一位心腹親隨,知印黃一夫在一商鋪強拿了一雙布襪子和一雙布鞋,那店主雖不言,旁人卻怒形於色。
朱元璋聞報大怒,下令立即將黃一夫抓來。
黃一夫從滁州起即跟隨朱元璋,為人勤謹,且善解人意,頗得朱元璋的歡心。他被抓至中軍虎帳,一見臉色陰沉得可以擠出水來的朱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