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只見四面山上一片火把,將寨裡照得通明。後山上扎著紅巾的人馬如山洪暴發般席捲而來,為首的是一員騎著青色高頭大馬、舉著一柄青龍偃月大刀的黑臉猛將。
繆大亨情知不好,返身回去操刀上馬,剛欲逃跑,那黑麵大將縱馬追上,舉刀便砍。
繆大亨舉刀托住,只覺刀沉勢猛,慌忙問道:
“將軍請留姓名,繆大亨不殺無名之將!”
那猛將呵呵大笑起來,說:
“真是三斤重的鴨子二斤重的嘴,死到臨頭還嘴硬。老子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乃朱總管麾下花雲是也。奉朱總管錦囊妙計,偷襲橫澗山,取爾等狗頭!”
說罷,舉刀即砍。
幾個回合下來,繆大亨怎敵得花雲的驍勇,已累得氣喘吁吁。花雲瞅準一個破綻,揮刀而下,要把他攔腰斬斷,卻聽見背後一聲大喝:
“花將軍手下留人!”
花雲收住刀,回頭看時,見朱元璋正策馬而來,忙過去持刀護衛。
繆大亨見狀知來將必是朱元璋,便雙手交拱,施了一禮,謙恭地說道:
“來者可是朱大將軍?繆某結寨自保,並未干犯將軍,為何劫我山寨?”
朱元璋斥責道:
“元主無道,我等漢人皆欲驅之而後快。爾等為何依附韃子,為虎作倀,助韃子攻我濠州,損我將士?我今日乃弔民伐罪,橫澗山寨已被我花將軍偷襲得破。你若知機,立即下馬投誠,我亦不咎既往。若敢頑抗,立教你人頭落地!”
繆大亨知大勢已去,忙下馬投降,並立即傳令,叫部眾繳械歸順,不再抵抗。
天亮後,朱元璋叫部屬從七萬降卒中挑選精壯,得三萬餘眾,都按名錄簿,其餘的皆予遣散。
朱元璋又召見繆大亨,給他剖析天下大勢、民族大義。繆大亨傾心感佩,便死心塌地跟從了朱元璋,後來做到揚州、鎮江總制,卒于軍中。
繆大亨七萬餘眾竟經不住花雲千餘人馬的偷襲一事給朱元璋莫大啟示。他知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烏合之眾,匹夫之勇,決無戰鬥力,也成不了大氣候。
他立即召來二十四將,商議治軍之策。
他決定將已有部眾重新編組,令二十四將各帶一營,要求做到將知兵,兵識將,這樣指揮起來才能如臂指手,運用自如,克敵制勝。
他又制訂了三殺令,曉諭人人牢記:
一、不遵號令者殺。
二、畏敵退卻者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殺令將降兵練成了精兵(2)
三、私藏錢財者殺。
三殺令一頒佈,他即派出親兵四處巡查,一有違犯者,殺無赦。處斬了幾個違令將士後,部隊紀律明顯好轉。練兵場上每日龍騰虎躍,佇列齊整,令行禁止,一派喜人景象。
朱元璋嚐到了嚴令練兵的甜頭。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馮氏兄弟教給他收攬人心、建立根據地的道理(1)
朱元璋堅定地推行收編招撫民間武裝的既定方針,不時率兵去攻城略地。
這天,他率兵從妙山腳下經過,忽見前方排著一排提壺舉盆的男女老少。他不知這是幹什麼,忙駐馬叫人去打探。
探子轉瞬迴歸,報告說:
“稟總管,前面是些老百姓。他們聽見總管率兵從這兒經過,特備茶水、飯食來迎接。”
朱元璋“哦”了一聲,記起古書上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說法,難道老百姓已把我的部隊看成了仁義之師,王者之師?他心中一陣暗喜,卻又有些不自信,又怕這是個圈套,忙問:
“有主事者嗎?快請來相見。”
一會兒,探子領來兩位青年儒生。他們見了朱元璋,朝他仔細打量一番,翻身便拜,口稱:
“小生馮國用、馮國勝有幸得見將軍威儀,真乃神人,不勝仰慕,請受我一拜,並懇請將軍至小寨一敘。我等已備水酒一杯,粗餚數盤,略表敬意。”
朱元璋見他們二人儒服儒冠,溫文爾雅,言辭懇切,料無惡意,將部隊略作佈置,便欣然上山。
馮國用、馮國勝乃親兄弟,年方二十出頭,家中頗有資財,因天下大亂,兩兄弟便請來武師,學習刀槍弓馬諸般武藝。馮國勝的箭法尤為出眾,百步穿楊,聞聲射雁,百發百中。
兄弟二人自幼攻讀經書,長大又喜研兵事,攻防戰略,爛熟於心,是遠近聞名的文武全才,因見元主無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