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部分(第2/4 頁)
年輕,又和慶王妃是新婚燕爾,如今近在咫尺,就難以自持。這樣關鍵的時刻,他竟然想到了這裡。
王奉熙不禁尷尬地清了清嗓子,這一路王爺頻頻提起王妃,他是徹底被帶歪了。這樣一想,他心裡就舒服多了,說到底都是王爺這根上樑不正。
裴杞堂看向寧王的大軍,前鋒軍已經調轉方向,朝這邊湧來,王奉熙不禁捏了一把汗。
“定遠侯不是說一直找不到寧王的中軍大帳嗎?”裴杞堂微微揚起頭,“這一次,他定然能找到。”
寧王狡猾的很,設了十幾個營地,讓定遠侯不知該打哪個,他就帶兵過去為定遠侯找一找方向。
王奉熙仍舊有些疑慮:“如果定遠侯不出兵怎麼辦?畢竟皇上和王爺隔著心,定遠侯不願意動用手中的兵馬。”
裴杞堂輕笑一聲:“丟在嘴邊的肥肉他怎麼能忍住不吃,再說,難道靠我們幾百人破敵嗎?我們輸了,定遠侯就孤立無援,早晚也會敗在寧王手中,所以他不能不出兵。”
王奉熙眼睛一亮,這就是王爺的計策,所以王爺沒有讓大軍跟上來,自己只是帶了少量的兵馬來京城。
想到這裡王奉熙覺得汗顏,王爺是他從小看到大的,他為了培養王爺的見識和韜略,經常講經史給王爺聽,偶爾賣弄一下學識,王爺總是難得會與他說上兩句話,他一直以為王爺對此並不感興趣,生怕培養出一個莽夫來。
現在想起來,王爺定然是耐著性子聽他胡說八道,一定覺得他很可笑。王奉熙臉紅起來,時隔多年,竟然補了一把害臊。
“那城中……”王奉熙訕訕地道,“會不會也有動靜。”
“琅華會的。”裴杞堂目光閃亮,他從來不懷疑這一點。
……
城中琅華手裡握著風箏,小小的竹筒就躺在她手心裡,裡面放著一張字條,上面只寫了四個字:王之亂。
裴思通看著這四個字皺起眉頭:“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是王之亂,明明就是寧王謀反。”
惠王和慶王謀反,被稱為兩王之亂。
這是朝廷和坊間慣用的稱呼方法。
現在寧王起兵,這張字條上卻沒有提寧王。
裴思通道:“是不是寫錯了。”
琅華將字條收好,不禁笑起來:“沒有錯,他就是這個意思。”
…………………………………………………………
這一章終於寫順了,我很滿意。
雙倍最後一天,寶寶們手裡的月票,一變二,二變四,讓它動起來投入教主的懷抱吧。
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只能做個傻子
王是侍衛司都虞候,皇帝在行宮時他突然起事,殺了副指揮使馬威,帶著侍衛司的人進宮搜查皇帝下落,若不是指揮使趙廖及時救駕,王已經得手了。
琅華看向裴思通:“爹,我要去一趟法通寺。”
“法通寺?”裴思通不明白,“那裡關押的都是犯錯的皇室宗親,你去那裡做什麼?會不會有危險。”
琅華看一眼城外:“等我回來再向爹說明,我會帶著雲常和吳桐過去。”
裴思通點了點頭。
琅華吩咐蕭邑:“去趟壽王府,就說我有事想要見寧王妃,請壽王爺幫幫忙。”琅華將名帖遞了過去,“壽王爺問起來,你就說我們家王爺帶著幾百人與寧王對戰,事急從權,我就不登門解釋了,等日後再去拜會。”
蕭邑立即拿著名帖去了壽王府。
琅華到了法通寺下車,壽王世子妃立即迎上來向琅華見了禮:“慶王妃,我家老王爺讓我過來幫襯著,慶王妃想要我們做什麼儘管吩咐就是了。”慶王前來勤王解京城之危,慶王妃不過想要去法通寺,就算請老王爺進宮求什麼恩典,他們也要盡全力幫忙。
琅華回禮道:“勞煩世子妃。”
兩個人進了門,壽王世子妃低聲道:“慶王妃來見韓氏是因為什麼事?之前聽說寧王謀反了,韓氏想要見我們家老王爺,可正值多事之秋,我家老王爺也無暇顧及,就沒應承,這些日子倒是沒有了動靜。”
寧王妃犯了錯,卻罪不至死,壽王出面將她關押在了法通寺,每日與下人一起耕種宗田,侍奉拜祭齊氏先祖,到了晚上就被關進簡陋的屋子,每日裡都會有婆子來教她各種規矩,說是教規矩,其實就是故意為難,女四書一本本的抄下去,經文一遍遍的念,就在這院子裡一直關到死為止。
原來是皇室宗親,如今連一個下人也不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