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3/4 頁)
是他讓李常顯看到了大齊的繁榮昌盛。
如果大齊開啟國門,設立榷場,西夏就不用再過著貧瘠的生活。兩國互利互助,還打什麼仗?
每年大齊帶給西夏的金錢和利益足夠讓他們安安分分待在西北邊境了。
李常顯已經跟他說清楚了西京的戰勢,他到了西京只需讓大齊軍隊駐紮下來,遼國就會不戰而降,不是所有勝仗都要用鮮血換來。
他這次就要讓父皇看看他的本事。
……
永德殿沉浸在一片安寧之中。
皇帝坐在御座上半天才抬起頭來看裴杞堂,“你今日所說都是真話?”
裴杞堂等內侍退了下去才道:“並不完全屬實,微臣沒有見過葛大人的侄兒,只是見過葛家的祠堂,修得很是氣派。那年微臣到常州跑商,看中了一處宅院,卻被人花大價錢買走了,微臣是個商人,對此事十分好奇,就使人仔仔細細打聽清楚,那處宅院是被人買走送給了葛大人。”
皇帝面色不虞,“方才在校場上,你如何不說?”
裴杞堂道:“太子即將出徵,西夏使團也要今日啟程,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機,要不是葛大人鬧出偽藥的事來,微臣也不會提及此事。”
皇帝已經猜到這件事與太子脫不開干係。
如果將此事揭開,看笑話的只會是太后。
皇帝淡淡地道:“依你之見,現在該如何處置?”
裴杞堂道:“大齊上下都知曉太子帶兵出征,不可此時臨陣換將。這樣一來就等於向太后認輸。”
這正是皇帝心中所想。
皇帝神情緩和了一些,“沈昌吉密奏朕,顧家是慶王餘孽不可相信,”皇帝眼睛中透出殺機,他最憤恨的就是慶王一黨,慶王死了那麼久,朝堂上還有大臣不時地提起慶王那一套治國之策,彷彿整個大齊只有慶王善於治國,他就是庸才,“如果真的查清顧家確然與慶王有關聯,那些亂臣賊子一個都不能留。”
皇帝眯起了眼睛,“你也去過江浙,可知道這些事?”
裴杞堂面色平靜,“慶王已經死了那麼多年,江浙一直都在抓捕慶王餘黨,聽說鎮江的王仁智殺死百姓充當慶王餘黨向朝廷請功,沈昌吉在皇上身邊久了,很清楚皇上的心思,如果他早知顧家是慶王餘黨,為何不立即密奏皇上,非要等到身陷囹圄才說出口。”
“所以,沈昌吉不可信,至於顧家……也要仔細觀察,”裴杞堂上前一步撩開袍子跪在殿上,“微臣請帶五百人去西北,若有異狀微臣必以身報國。”
皇帝想起自己年輕時躊躇滿志的情形,太后不能相信,太子又不讓他放心,必須有一個人聽他之命掌控全域性。
裴杞堂雖然年紀小,卻因為早年就離開家門練,練就了一身的本事,這樣的人在朝堂中沒有身居要職,不曾帶兵打仗,就算帶著人去西北,也不會被西夏人忌憚,更不會讓淮南王心驚。
皇帝目光灼灼,“朕從京營撥出五百兵馬聽命於你,不管西北發生什麼事,你都要密奏於朕。”
裴杞堂再次行禮,“微臣定然不負皇上重託。”
……
訊息傳到慈寧宮。
內侍講的繪聲繪色,“大家都說裴四公子這次要受到教訓。”
“那五個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卯這勁兒在皇上面前表現,就憑這個,誰能贏過他們,看到這種情形,裴思通大人的臉都青了。”
太后“嗯”了一聲,“到底是父子,就算平日裡再生分,到了關鍵時刻心中自然為他焦急。”
內侍道:“正是這個理,不過……那裴四公子真是厲害,竟然用銀子做暗器將侍衛打退了,然後幾個翻身就……佔了上風,奴婢還沒看明白,他就贏了。”
琅華就算沒有親眼所見也知道裴杞堂為什麼會贏,常年被人追殺,他早就練就了一身保命、殺人的本事,在鎮江戰場上又經過了磨礪,如果真的拼命,別說五個侍衛,就算是十個侍衛也難以將他打倒。
不過也不會贏的這樣輕鬆吧,怎麼說那些侍衛也是一等一的好手,想要贏又贏得漂亮,必然要冒險。
別的倒還好說,也不知道有沒有傷到腰上的舊患。
琅華正想著,抬起頭看到了對面的徐謹莜。
徐謹莜聽得眼睛發亮,“五個侍衛?我記得上次的淮南王世子好像是打倒了兩個侍衛。”
淮南王世子就因此名揚整個大齊。
裴四公子這次應該也會這樣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