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2/4 頁)
趙氏傳遞訊息。”
皇帝聽著皺起眉頭。
常安康道:“所以太后認為趙家為了趁亂逃脫,才會向寧王下毒。太后想要審問趙氏,多虧太妃趕到,提起來請顧大小姐帶著人來為寧王診治。顧大小姐治好了寧王,太后娘娘見寧王安然無恙,人也冷靜下來,命人搜了寧王的住處,發現了藥瓶,有宮人指證那藥瓶是侍奉寧王的嬤嬤帶進宮的。”
“太后發了脾氣,已經杖斃了一個寧王府的下人,那湯嬤嬤……也上了大刑……如果不是要從她嘴裡掏出東西,恐怕早就被打死了。”
常安康是親自帶著人去看的,今天慈寧宮院子裡恐怕要摞起好幾具屍體。
皇帝仔細地聽著。
太后可以利用寧王的事懲罰趙氏,可是太后沒有卻將趙氏送到了勤政殿。
這是為了消除他的疑慮?
趙氏有個三長兩短,孩子沒有了,他失去的可能就會是一個皇子。所以不管是太妃還是顧家在這件事上都立了大功。
…………………………………………………………………………
更新啦。
第五百一十三章 一舉兩得
皇帝正思量著。
內侍進來道:“皇上,大理寺周直大人遞摺子,說是有重要案情要向皇上稟告。”
周直是跟著屈承如一起審案的。
“屈承如來了沒有?”皇帝問過去。
內侍道:“沒有,只有周直大人。”
皇帝沉著眼睛:“叫進來吧!”慈寧宮出了事,現在他最想知道的,趙家案情是否有了進展。
周直進了大殿,立即跪下來:“皇上出大事了,今天大牢裡出大事了。”
皇帝皺起眉頭幾乎就要斥責這個周直,身為大理寺官員,朝廷對他委以重任,他卻這樣不知禮數,進來就大喊大叫。
皇帝壓著沈騰而起的怒氣,威嚴地看著周直。
周直吞嚥一口立即道:“皇上,趙家供述……說……太后娘娘……太后娘娘……”
皇帝就咬牙切齒:“說。”
周直這才道:“太后娘娘曾寫下手諭調動邊疆大軍,助慶王謀反,趙家這些年一直在追查這份手諭的下落,趙……趙宗叔前些日子剛剛得了這份手諭,進宮面聖為的就是向皇上稟告這件事,沒想到卻被太后殺了。”
趙宗叔是趙三老爺的名字。
聽到這個人,皇帝頓時有些不自在,眼前出現了趙宗叔衣衫不整死在軟榻上的情形。
趙宗叔進宮為了什麼皇帝再清楚不過,怎麼會跟手諭扯上關係,難不成趙家是想要藉此機會扳倒太后?
周直接著道:“太后娘娘關押這皇……趙氏……也是因此要挾趙家,要趙家就此認罪,否則太后就會處死皇后娘娘。”
“趙家人還說,皇后娘娘已經懷有身孕,趙家人就算拼了性命也要保護皇子。”
聽起來合情合理。
如果在今天之前,皇帝聽了只怕也要相信幾分,可惜現在慈寧宮出了事,太后已經將趙氏送了過來。
趙氏好端端地就在後面的側殿裡,談何要挾?
皇帝早聽說慶王已經與韓家、王家約定好,待慶王舉起反旗之時,會親自寫手諭給兩家,兩家以進京勤王為藉口,率大軍兵臨城下,逼他退位。
這兩份手諭一直沒有下落。
所以皇上一直忌憚淮南王和榮國公府。
現在趙家人又說手諭是太后所寫,當年太后準備擁立慶王。
皇帝看向周直:“趙家人可拿出了手諭?”
周直忙道:“趙宗伯說除非能保證皇后娘娘平安,他才能將手諭交出來,微臣不敢擅自做主……所以才……”
旁邊的常安康聽得這話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太后娘娘一念之差就能引起宮中大亂,如果趙氏在慈寧宮出了半點差錯,趙家這樣一告,只怕皇上和太后就真的要分出個高低勝負,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遭殃。
即便是現在,他也忍不住牙齒打架。
皇帝目光陰沉:“朕要看那份手諭。”
周直急忙應了:“微臣這就去向趙家人要出手諭。”
皇帝滿意地點頭,卻忽然想到:“屈承如去哪裡了?”
提起屈承如,周直面有難色,頓了頓才道:“屈大人今日公務繁忙,有人鳴冤狀告顧家……屈大人……”
“他倒是忙的很……”皇帝臉上浮起怒氣,“將屈承如給朕傳進宮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