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1 頁)
因為時間太趕,之前那艘機甲他沒怎麼觀察就趕著來狙擊第二個入侵者了,眼下才真正觀察了一遍‘機甲’。 駕駛室的面積十分狹小,就像是一個大型儲物箱,遊彥這個體型壓根塞不進去。 駕駛室被轟了一木倉,裸·露的外殼中閃爍著尚未熄滅的電光火花。 從被轟開的‘視窗’看去,能看到駕駛艙裡面鑲著一坨半碳化的黑泥,除此之外,遊彥既沒有看到顯示屏也沒看到操作檯。 事實上,在看到駕駛室的空間如此狹小後,遊彥就已經有預感了——這架機甲的操作模式可能並不是透過手動操作,而是用其他更便捷的方式直接控制。 不過這類機甲要如何操作的問題也不是很重要,畢竟他們的體型擺在那,壓根塞不進駕駛室,從根源上就不存在使用機甲的可能。 在之前的‘線下’討論中,專家和領導對跨時代的科技產物充滿了期待,包括且不限於從機甲和探索艦中找到地球能借鑑的發展方向、利用機甲和探索艦開展異星的太空探索計劃、利用機甲推進異星的探索主線等等。 目前來看,這部分規劃似乎都落空了。 遊彥唏噓了片刻,也沒忘記幹正事,他找了幾根樹枝綁上獸皮,將駕駛室裡的那坨黑泥兜了出來,用樹枝戳來戳去。 黑泥碳化的那部分硬邦邦的,沒碳化的那部分異常柔軟,還具有驚人的柔韌性和延伸性,不像是泥,更像某種未知的材質。 遊彥仔仔細細的研究了半天,發現黑泥碳化的部分中有一些硬物,像是小石頭,嵌在碳化的泥中,光靠樹枝挖不動,但遊彥也不是很想用自己的骨刀去碰這坨東西。 駕駛艙可以沒有控制檯,但總得有駕駛員——遠端控制和ai控制除外,眼下駕駛艙被那一木倉轟得電花亂閃,那這坨黑泥的身份還用猜嗎? “這入侵者到底是個什麼生物?怎麼身體構造除了泥就是石頭?”雖然這玩意看著不像智慧生物,但遊彥還不至於狹隘到認為智慧生物只能長成人樣。 怪不得駕駛室那麼小,合著是因為駕駛員的體型就那麼大。 遊彥用獸皮把這坨黑泥一裹,放進揹簍,準備之後交給專業人士研究,然後熟門熟路的將機甲上能拆的武器全拆了下來——他之前的戰利品就是這麼來的。 這機甲簡直是個移動軍·火·庫,恨不得武裝到牙齒,除了能拆卸的小型武器之外,還有各種沒法拆的大型重灌武器。 要不是第一個入侵者被遊彥用暫停時間的方式陰死,第二個入侵者又經驗不足,只琢磨著跑路,壓根沒想過反擊,那遊彥的任務早就失敗了。 “沒有木倉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收穫頗豐的遊彥哼著歌,進了探索艦。 “探索艦分為日常起居和工作兩個區域,探索艦應該不是以戰鬥為主要功能的飛船,儲存室裡的物資以能量膏和清潔工具為主,還有一些我沒搞清楚用處的工具,沒找到類似武器的存在。” “駕駛艙的操作檯上有幾個按鈕,最醒目的是標註了接入裝置的三個孔狀裝置——我懷疑那可能是入侵者所在的種族操作探索艦和機甲的主流方式。” 王哥轉向遊彥:“你之前說的那個黑泥,能不能再詳細描述一下?” 遊彥想了想:“因為急著下線彙報任務情況,我只觀察了被能量武器擊殺的入侵者的死亡狀況,他的‘屍體’破壞的比較嚴重,或許另一個入侵者的屍體能給予我們更多資訊。” 王哥的注意力也轉向了另一個入侵者:“你剛才說,你在暫停另一個入侵者的時間後,按照箭頭的指示,幹掉了對方,沒來得及觀察他的屍體?” 遊彥解釋道:“時間比較趕,而且考慮到入侵者死亡的資訊是由任務面板確認的,我覺得不存在對方裝死的可能。” 王哥頷首:“我也不懷疑這一點。我關注的是jsg,骨刀是怎麼破開機甲防禦的?” 遊彥眉飛色舞:“我在之前的報告裡提到過,我常用的那把骨刀似乎有成為神兵利器的徵兆。” 這就是為什麼王哥老覺得遊彥不靠譜的原因——任由誰在報告裡看到類似於‘我覺得我常用的這個武器可能會變成神器’之類的話,也很難覺得對方靠譜。 遊彥:“而且我懷疑入侵者的本體可能特別脆弱,所以十分依賴機甲——我觀察了探索艦內的房間尺寸,發現它是按照機甲的體型設計的,也就是說入侵者即使在日常起居的時候,也不會脫離機甲用本體行動。基於這一點,我認為只要能破防,就特別好殺。這麼一來,也能解釋為什麼星球意志會發布這個任務了,因為他們確實沒我們想的那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