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第1/1 頁)
遊彥:“靠,大意了,異星上有靈性相關的防禦設施。” 遊彥很肯定,如果不是他手持中級許可權的話,那這可能就會成為遊彥的 兵工廠大螢幕上正在實時播放開採和運輸基地的現場畫面,這是巨型建築交通樞紐那邊特地回傳的訊號。 遊彥枯燥的日常中增加了一個新的娛樂活動——‘追劇’。 戶外行動式機器人的直播是第一人稱,角度固定,視野有限,在沒有其他視角的輔助下,遊彥只能從機器人的視角中看到不全面的礦產星球面貌。 交通樞紐的‘直播’則完全不同,不僅可以呈現多種視角,而且遊彥可以隨心所欲的更換視野,全方位瞭解開採和運輸基地的現狀。 開採和運輸基地的運轉不需要人工介入,完全是全自動、流水線式的智慧化水準。 在遊彥試過所有視角的‘觀影體驗’後,最終鎖定了三個視角作為‘追劇’時的主畫面。 一個是從星球上空俯瞰基地的視角,它直觀的展示了這兩個星球惡劣的生態環境,為專家們瞭解外星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之前行動式戶外機器人去挖礦的那個星球的情況已經夠糟糕了——黃沙漫天、颶風席捲星球、大地乾涸、處處都是裂縫和峽谷,動植物壓根無法在星球上生存。 但這兩個星球的環境惡劣程度更進一步。 中級礦產資源所在的星球是氣態星球,數個氣旋因為未知力量不斷朝內擠壓,星球的核心是一個正在不斷崩塌的‘星核’——‘星核’就是被兵工廠定義為中級礦的存在——氣旋與氣旋之間遍佈著碎石和太空垃圾。 這個星球打破了遊彥對‘開採和運輸基地’的定義。遊彥原本以為礦產星球起碼得是固體星球,不然開採和運輸基地要怎麼搞? 事實證明,不要用想象去定義科技的未來。 氣態星球上的開採和運輸基地就建立在氣旋與太空垃圾之中,完全可以被稱為太空建築,是阿諾斯文明徵服了太空的又一證明。 基地以環繞該氣態星球轉動的模式存在,跟‘星核’維持著一個固定的方向和距離,看起來就像這個星球的一部分。 在交通樞紐啟用這個開採和運輸基地後,方方正正的開採基地中探出了一條用來開採礦脈的‘機械臂’,穩穩的抓住了‘星核’,然後開始了它的‘雕琢’,‘雕琢’中掉落的細微星塵會吸附到‘機械臂’的下端,被下端的自動運輸裝置運回基地。 一連幾天,機械臂都沒停下雕刻的藝術,‘星核’的體積似乎也沒怎麼減少。 但切換到另一個視角,基地內部的倉庫儲存狀況一目瞭然——這個視角能看到基地內部詳細的資料統計,不斷增加的中級礦石資源庫存證明開採和運輸基地的效率高得驚人。 短短三天,中級礦石資源就已經積攢了十個格子,基地之所以沒有其他動靜,是因為中級礦石資源還沒攢到倉庫儲存的及格線,所以沒有運輸的必要。 對比開採和運輸基地的效率,忙死忙活只挖了03格的行動式戶外機器人簡直是屑中之屑。 還有一個固定視角鎖定在基地運輸埠,只不過因為這兩個基地都還沒啟動運輸功能,所以這個視角現在只能看到太空以及無處不在的太空垃圾。 相比這個有中級礦石的礦產星球,另一個有中級靈性資源的礦產星球情況更為複雜。 在開採和運輸基地沒啟動前,遊彥一度以為礦產星球上具有中級靈性資源,意味著這個星球上有一座中級靈性礦,而他們只需要派機器人去挖礦就行了。 在開採和運輸基地啟動後,遊彥認識到了自己的‘想當然’,靈性資源壓根不存在‘礦脈’的形態,就像他們獲取‘靈塵’只能透過靈能者進行【基礎共鳴】,又或者用特殊方式從靈性材料中提取一般,不存在挖礦挖出靈塵的可能。 中級靈性資源所在的這個星球是一個海洋星球,沒有大地,只有無盡的液體。 開採和運輸基地在海底深處,那裡生長著一片散發著瑩瑩光芒的‘珊瑚’。 之所以說是‘珊瑚’,是因為遊彥只能聯想到‘珊瑚’這個形容,但不意味著它跟地球上的‘珊瑚’是同一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