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巨大作用,譚政傳達貫徹遵義會議精神的勁頭更足了。1935年5 月23日清晨。四川大涼山彝族地區。朝霞的餘輝還沒有散盡,以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為基幹組成的中央紅軍先遣隊,便踏著蜀西南初夏的晨露,從冕寧出發,進入大涼山彝族地區,準備直奔大渡河畔安順場。
大涼山,山巒重疊,峰巒峭拔,巖嶂奇險,怪石凌空,道路崎嶇,荊棘叢生,帶刺藤蔓,左纏右繞,蒼黑蔥蘢的林木,覆蓋著遍佈山澗的洞壑泉苔。
彝族區,就分佈在這大涼山深山野嶺之中,交通阻隔,文化落後,彝民百姓的生活,缺衣少吃,貧寒交加。由於國民黨在彝族區實行欺壓少數民族的政策,使貧窮落後的彝民視漢人為仇敵。
為了和平透過彝族區,隊伍出發前,譚政等領導對全體指戰員進行了廣泛的政治動員和深入細緻的黨的民族政策教育。他們的目的,不僅要順利、和平地透過彝族區,還要給彝族兄弟留下好的印象,並規定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不得開槍。
先遣隊以工兵連為先導,手攀帶刺的藤蔓,腳踏厚厚的腐葉,眼觀陡峭險峻的山峰,艱難地爬行在這陰森恐怖的密林之中。
本來大涼山的天然險阻,已使先遣隊步履艱難,加上彝民兄弟誤聽謠言,把漢族紅軍與漢族國民黨軍同樣看待,聽說漢族軍隊來了,就搬開溪流裡的墊腳石,拆毀山澗上的獨木橋,這就更加劇了先遣隊的行進困難。
先遣隊決定讓工兵連在偵察連之後,在大部隊前面跟進,逢山開路,遇河架橋。
由於工兵連一邊行軍,一邊修路搭橋,因而逐漸從先遣隊的前面慢慢地落到了後面。當他們穿行到一個山谷裡時,突然有許多拿著土槍、長矛、弓箭、大刀的彝民向他們蜂擁而來。把他們團團圍住。工兵連同志向彝民解釋,彝民根本不理。
彝民開始動手了。他們把通訊員小劉按倒在地,用腳踩住他,扒光了衣服,搶走了武器。連長王耀南一氣之下,下意識地拔出了手槍,戰士們也跟著拉開了槍栓。突然,他想起了總部的命令,想起了譚政主任等領導的親切而耐心的民族政策教育,立即大聲地對戰士們命令道:“不準開槍,執行民族政策!”他馬上收起了手槍,戰士們也立刻把槍收了起來。
彝民兄弟見戰士們收起了槍,就蜂擁上來把工兵連同志的衣服扒光,把武器、工具全部搶走。工兵連的同志只好光著身體退回到大橋鎮,兄弟部隊的同志湊了衣服給他們穿上。當時紅一團一、二營走在前邊,楊得志團長帶領三營掩護劉伯承、聶榮臻等,走在後面。王耀南連長赤著身子回來見到了楊團長,彙報了衣服被扒、武器、工具被搶的經過。楊團長說:“趕快找衣服穿上,我去向劉、聶首長報告。你要把部隊帶好,前面還要你們開路哪!”王連長回答道:“請楊團長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我看彝族同胞不錯,他們光扯著嗓子喊,卻不開槍。可惜語言不通,不然,講講道理,我看他們是會讓我們透過的。不過王連長不好意思笑笑說:”我們紅一軍團的工兵連,這還是頭一次‘打’這樣的‘敗仗’哩!“的確,一個紅軍連隊,被不瞭解紅軍的彝族兄弟剝光了衣服,”繳了械“,這種事不僅在工兵連是從來沒有過的,而且在紅軍戰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後來,王耀南連長見到劉伯承時,他檢討說:”司令員,我們沒有完成任務,還……“劉伯承打斷他的話,表揚說:”你們模範地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就是完成了一項大任務。“
後來,劉伯承同志派了稍懂彝族語言風俗的工作隊員丁伯霖前去聯絡,請來了彝民首領小葉丹,按照彝民風俗,劉司令員與他同飲雞血,結為兄弟。此後,小葉丹派人護送紅軍部隊。同時,由於紅軍部隊又作了廣泛動員,準備了一些銀元衣物沿途發放,部隊才順利、和平地透過了大涼山彝族地區,並給彝族兄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小葉丹等也參加了革命,後來犧牲在國民黨的屠刀下。譚政等人的政治工作在先遣隊執行民族政策上結下了豐碩的成果。
1935年5 月25日上午7 時。四川康定大渡河安順場。夏日的朝陽冉冉升起,大渡河畔安順場還一派霧氣茫茫,加之大渡河如雷灌耳的洶湧濤聲,更給這迷離的自然景觀,增添了神奇莫測、險惡恐懼之感。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條支流,古名涐江,別名叫銅河。它從高山峻嶺奔瀉而下,水流湍急,水深莫測。兩岸的懸岸險灘,劈波阻流,激起排空巨浪,攪成無數漩渦,使人間聲膽寒,觸目驚心。大渡河安順場這一段,河寬約二百米左右,水深約十多米,流速每秒約四米,水中礁石很多,急流咆哮聲音很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