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第1/2 頁)
男人的視線也落到瓷器上,接過瓷器仔細看了起來:“不過真是好看啊,能種在我們花園就好了。” 後來,戰爭開始。 男人穿上軍裝,成為了八國聯軍中的一名軍官,當他隨著大部隊進入華夏的宮廷,在一片燒殺搶掠中,看到了被人遺忘在宮廷裡的牡丹。 “把這搬回去!” 男人喜不自勝,一邊指揮著自己手下計程車兵搬運,一邊開始暢想未來自己花園裡的美景。 “我的花園又要多一種收藏了!” 武曌看到連牡丹也被挖走,袖中的手狠狠握緊:“連自己的國花都保護不了,難怪也保不住自己的國家。” 她非常喜歡牡丹,定都洛陽後,在洛陽種滿了牡丹。 一直到現在,洛陽每年都有牡丹花節,其中不少品種就源自當年大唐宮廷的牡丹。 大唐時期,長安、洛陽的牡丹得到飛速發展,甚至出現了專門種植牡丹的花師。 看著自己培育的牡丹被外國人挖走,花師們揮舞著手裡的小鏟子,恨不得立刻從軍去打日本。 牡丹在大唐是屬於國花,人人皆愛之的明星花卉,在唐詩中多有讚美。 到了宋朝,在北宋時期都是以牡丹為國花。 歐陽修同樣喜歡牡丹,專門寫過《洛陽牡丹記》,張翎寫《花經》以“九品九命升降次第”,把牡丹列為“一品九命”。周敦頤也在《愛蓮說》中寫道:“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但是宋朝理學開始興盛之後,文人開始偏愛梅花。宋徽宗就有梅景私人園林,賞梅自此興盛。 牡丹和梅花作為國花交替的最重要分水嶺,是靖康之恥。 經歷過靖康之恥後,宋朝文人更喜愛傲霜鬥雪的梅花,開始流行起梅花盆栽,養梅、造景,以梅花自喻,當時也出現了多個文人以梅為號的名字,用梅花高潔抗爭的精神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著名詩人陸游和范成大,被譽為“詠梅雙星”,范成大著書《梅譜》,又名《範村梅譜》,首創梅花品種的譜系之學,更推動了梅花園林種植知識和興趣的普及。 到清朝時,再次立牡丹為國花,但是到了民國又開始立梅花為國花。 一直到現代,梅花和牡丹是華夏民眾心中的國花,但是二選一到底是誰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最後,我們回到植物本身。】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植物,獸類,禽類,哪一種的狩獵方式更高階?】 清朝時期,物種豐富的天幕上說過的幾乎都見過,尤其是皇室子弟,連美洲的農作物也見過吃過。 年長的皇子們還在沉默思考,年幼的已經直接爭論開來。 “當然是獸類,老虎,獅子,多威風!” “是鳥!你看天上的雄鷹飛得那麼高,老虎想抓也抓不著。” 也有小格格摻和道:“可是如果天上打雷下雨,鳥也得躲雨。” “我覺得是大象,大象最厲害,大象那麼大,還怕雨。” “你怎麼不說是人呢,大象那麼厲害還不是被人取走象牙。” ——在清朝時期,象牙是重要的貢品,雲南地方就曾經給朝廷進貢過象牙,是亞洲象的象牙。 康雍乾三代帝王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品象牙天子寶璽,但後面都流失海外。乾隆本人有多枚象牙印璽,目前還有私印藏於國內博物館。 下層追逐上層的風尚,富商官吏也學著皇室使用象牙筷子象牙首飾,外來的非洲象牙、後來民間也普及開,進口的象牙多了起來,民間的象牙雕刻匠人也多了起來。 【是植物。】 荊咕揭曉的答案,讓很多人沒想到,或者說猜到了答案會出乎意料,但是不知道為什麼。 【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 【與大家普世意義上認為的,獸類是最厲害的不同,獸類的狩獵方式是一維的,因為它只能捕捉地面上的獵物,只能順著它巡邏的地方捕獵;】 老虎雖然可以爬山、可以下河,但依然是貼著地面的行進路線上獲取食物。 所以,它狩獵獲取能量的空間是一維的。 【禽類的狩獵方式是二維的,可以看到空中的和地面上的,也可以捕捉空中和陸地的獵物;】 比如老鷹,可以一邊飛行一邊狩獵。 它看到地面的兔子可以衝下去捕獵,看到空中的小鳥依然可以飛過去,不受地形干擾,獲取食物的效率更高,面積也更廣闊。 【但是植物的狩獵,是三維的,包括了地下、地表,和空中。】 天幕放出一棵大樹,一棵看起來十分尋常的、靜默的大樹,路邊似乎隨處可見的大樹。 【植物在狩獵什麼呢?】 【在地下,汲取水源——獸類、禽類同樣離不開水源,而它們往往沒有植物更方便找到水源。】 荊咕挨個把大樹獲取的能量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