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第1/2 頁)
【現代誰沒好奇過西王母蟠桃園裡的蟠桃什麼味道呢!】 天幕突然放出了一段經典影視劇: 一位鶴髮童顏的土地神仙給孫大聖介紹道:“大聖,這園□□有桃樹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人吃了身輕體健。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 下一秒,大聖把土地趕走,自己在蟠桃園裡放肆地大吃特吃。 這個桃啃一口,扔了。 那個桃嘗一下,扔了。 地面的桃不好吃,飛到樹上,一招手引來一堆桃子,吃一口扔一個,吃得快活無比~ 寫《西遊記》的吳承恩:??? 這不是我的故事情節嗎? 還有這猴子,不是我的大聖嗎? 看得“猴臉妖怪”的劉徹:“嗯?天上的猴子都能成聖?”他可是聽得很清楚,那老神仙叫猴神仙為“大聖”!猴子既能成仙又能成聖,這是什麼品種的猴子,他也要想要! 聽到土地介紹蟠桃,劉徹又想要仙桃:“你們看到了沒!真得有仙桃!” 再看到猴子吃一口扔一個的吃法,劉徹心痛了:“啊,你不吃給朕啊!扔了做什麼!” 大臣們:“……” 算了,陛下開心就好。 明朝的文人和皇帝集體看得過癮。 “哈哈哈哈,這不是《西遊記》裡的劇情嗎?”李贄笑完又遺憾了,可惜了,他的《李卓吾批評西遊記》被禁了。 官府還真是一如既往看他不順眼啊。 清朝時期,弘曆想起舊事:“聽說《西遊記》曾經被明朝皇帝禁止過,是真是假?” 紀曉嵐道:“據說嚴嵩認為《西遊記》影射自己,向嘉靖皇帝建議查禁過。但是民間不怎麼執行,而且嘉靖本人看過《西遊記》後也頗為喜愛,最終解除了禁令。” “嘉靖皇帝禁沒禁過臣不知道,但是《西遊記》在民間應該是沒被禁過,當時一版再版,最早是在南京刊刻,後來全國流行,各地書商搶這棵搖錢樹,搶的福建書商打架搶版權。” 劉墉補充道:“民間現存的《西遊記》有朱鼎臣本、楊志和本、楊閩齋本、唐僧本、閩齋堂本皆有明刻本,付梓年間從萬曆初年到崇禎年間不等,若真禁完了怎麼會有這麼多版本。” 弘曆立刻來了興致:“好你個劉羅鍋,是不是有明刻本《西遊記》,還不拿給朕瞧瞧?” 劉墉從善如流:“陛下既然喜愛,臣豈敢不照辦?” 【桃子和柑橘並不是4000年前才誕生,而是從約4000年前,加入了人類社會,也就是華夏最古老的王朝——夏朝。】 【往桃子的祖先尋根溯源,可以知道,桃子的故鄉,同樣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麓,位於南迦巴瓦峰。腳下是雅魯藏布江,在數億年前,這裡便已經誕生了最古老的植物,桃子的祖先——光核桃。】 【為什麼要從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開始說起呢?因為桃子的進化與之息息相關。】 光核桃是桃子的野生祖先,之所以叫“光核桃”——天幕放出“光核桃”和普通桃子的對比就能清晰分辨出,光核桃更小,像乾癟的橄欖。 光核桃的核紋也比較少,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有的桃核是光滑的,沒有核紋,像大李子核一樣。 原始的“桃子”,也就是光核桃,比較接近早期的被子植物,桃核是光滑的,只有薄薄的果肉,果實大多苦澀,不能食用,只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 後來,光核桃慢慢進化,長出了果肉。 然後果肉變得越來越豐厚多汁,越來越受到各種動物的喜愛,把它的果實帶向更遙遠的地方紮根生長。 為了讓種子不被連著果肉一起吞噬,桃核開始從表面光滑變得溝壑縱橫,並且有微毒——桃仁微苦並且微毒,這也是植物對自己種子的本能保護。 然後,就有了人類熟悉的、喜愛的水果——桃子。 在西藏當地,有一棵最古老的光核桃樹,已經有700多歲的樹齡。科學家透過對這棵樹進行取樣和基因測序,證明了光核桃是普通桃的祖先。 【如今,藏族同胞常採集光核桃的種子榨油,作為家庭廚房用油的補充。 在科研上,光核桃為研究桃子起源進化的試驗材料。據參與桃資源調查的專家估計,光核桃中還存在壽命1000年以上的植株。】 光核桃主要生長在山坡雜木林中或山谷溝邊,在海拔1500米到4500米都有分佈。 光核桃樹體高大,可達10米以上,也算是當今最高大的桃樹種類。 在如今,西藏林芝依然生長著茂盛的桃樹林,每到春天,開出燦爛的緋紅,古老的生命在新時代綻放新的活力。 也許光核桃樹在看到那絢爛的桃花和已經與自己截然不同、圓圓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