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第1/2 頁)
但是那個時候,也正是華夏被迫開啟寶庫大門,任人宰割的時候。】 18世紀,是歐洲的黃金時代。 一邊是在華夏租借大使館,高高在上,所過之處華夏人點頭哈腰,清政府給他們特權,享受著紙醉金迷,享受著華夏富饒的所有資源。 一邊是在歐洲本土,肆意交流著從華夏拿來的各種寶物。 來自故宮的皇帝穿過的龍袍、用過的鼻菸壺,把皇室使用的青花瓷擺設在家中舉行宴會,把圓明園的石雕擺放在宴會廳當做戰利品,對外來的客人展示自己的富有和地位。 客人吹捧著舉辦宴會的主人:“看來在華夏過得不錯哈哈!” “那可真是一個好地方!” 主人懷裡抱著來自華夏的京巴狗,展示著滿屋子來自華夏的寶藏,邀請客人品嚐來自華夏的水果,說出肺腑之言: “我最喜歡華夏了!” 嬴政冷笑:“朕搶六國金子的時候也很喜歡六國。” 朱棣突然受到啟發:“難怪那日本在大明面前很老實,肯定是大明給他們朝貢時賞賜的寶物太多了。” 朱高熾:“父皇,你可算發現了!!!” 大明不是冤大頭啊,看看日本朝貢送的什麼,看看大明賞賜的是什麼! 什麼天朝上國不稀罕番邦小國的貢品,誰家做生意做這種虧本生意,血虧不說,一想到對方用大明賞賜的東西變強後反過來欺負華夏,就後悔到想扇自己。 朱棣瞪了朱高熾一眼:這賞賜規則是他定的嗎,還不是老爺子定的,說是吸取前朝征伐過度,定下的不徵之國和朝貢規矩,他也沒改多少,哪裡知道日本這麼賊。 沒錯,老祖宗不會錯,他也沒錯,錯的是日本人! 朱棣摩拳擦掌:“大明的火器要研究,海軍也要研究。不是說日本有金礦銀礦嗎,日本都是大明的,金礦銀礦也都是大明的!” 這一次朱高熾沒唱反調,大明可太需要日本的金銀了。 “父皇英明!” 放心,父皇你在位時期解決不了,兒臣上位繼續努力! 【唐朝時期,日本和尚田中間守來到浙江天台山進香,帶回溫州的柑橘種子,在日本鹿兒島、長島栽植,變異選擇之後,重新傳回華夏,有了溫州蜜柑的新品種。】 【現在,柑橘栽培遍及五大洲。】 【先有了柑橘,然後培育出了檸檬,檸檬誕生之後,解決了海上船員的壞血病,讓海船得以行走的更遠。】 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明確記載的香櫞,是最早出國的,古希臘時期就由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帶到了地中海。 12世紀,酸橙,也叫苦橙,經阿拉伯人傳入北非和地中海地區。 稍後,檸檬和柚子也傳入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然後與地中海式氣候一拍即合,在當地的餐桌上大顯身手。 中世紀時期,歐洲人偏愛香櫞、苦橙,當檸檬傳入後,開始獨愛檸檬,苦橙和香櫞開始在調酒、精油行業裡大放異彩。 但是最重要的,當屬檸檬對海船船員的幫助。 不會花盆種菜、也不會發豆芽的船員,起初在大海上航行會得“壞血病”,直到檸檬傳入,才讓海船越走越遠。 一直到15世紀,當華夏的指南針也傳入後,歐洲探險家在華夏的各種“友情贊助下”進入了大航海時代,開始了分割大海與新大陸。 “友情贊助!友情贊助!”朱元璋恨恨道,“既然用得是華夏的,也得還給華夏!” 這些東西大明都有,怎麼大明就沒搶到大海也沒搶到新大陸? 大明也有份,海禁都開了,大航海時代,大明也不能錯過。 【獼猴桃剛到紐西蘭時被稱為“中國鵝莓”,後來被紐西蘭結合自己的國鳥幾維鳥改名為“kiwifruit”,成為了紐西蘭的國果。 在華夏,它曾經有自己的本土名字,在南方叫做“羊桃”,在北方叫做“狗棗”。】 【從華夏到紐西蘭,獼猴桃經歷了數次波折。】 植物學家威爾遜受到英國委託,潛入華夏,沿著三峽峽谷,在叢林的大老嶺尋找一種果子。 “你們這裡有羊桃嗎?”威爾遜戴上假髮辮子,戴上帽子和眼鏡,穿上馬褂長袍,看起來就是高大的華夏人。 他會說一口標準的中文,吃飯時使用筷子,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哪位貴族老爺。 聽到三峽本地人搖頭,威爾遜又換了個說法:“或者是狗棗。” “沒有沒有。” 當時還處在戰亂與賠款中的百姓餓得面黃肌瘦,各個不耐煩地擺手。 “飯都吃不飽,誰管什麼果子,果子哪有糧食吃得飽?” 威爾遜沒有放棄,一座城一座城市地行走,從城市到山裡,翻山越嶺的尋找:“你知道哪裡有羊桃嗎?” “啥玩意,不知道。” 一直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