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第2/2 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香蕉沒有以前的香蕉好吃了。】 【很多人以為,香蕉是為了運輸到外地,沒有成熟就採摘下來販賣,所以微酸不香甜,以為是沒熟好。】 【很少有人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香蕉史上的悲劇。】 曾經壟斷全球市場的香甜香蕉,名叫大麥克香蕉,原產地是加勒比海區域。 大麥克香蕉果皮更厚,經過擠壓或者磕碰不受影響,而且果實更大,味道更香甜。 現在市場上壟斷的香蕉,是卡文迪許香蕉,果皮更薄,不耐磕碰,一點磕碰都會讓卡文迪許香蕉外皮變黑、果肉腐爛,所以成熟之前就得采摘下來,到了銷售地區再催熟。 最重要的是,二者的口感天壤之別。 “如果大麥克的口味是哈根達斯級別,那麼卡文迪許的口味就是超市裡廉價的冰激凌而已。”一位作家憤怒地吐槽。 美國人還創作了一首歌曲:《是的!我們沒有香蕉》。 為什麼大家都更喜歡大麥克香蕉,而且它也更耐儲存,卻被卡文迪許香蕉壟斷了市場呢? 因為大麥克香蕉,已經滅絕了。 20世紀40年代時期,南美洲香蕉種植園裡的大麥克香蕉遭遇了枯萎鐮刀菌的真菌感染,隨後東南亞、澳大利亞都開始出現真菌感染,直到全球。 枯萎鐮刀菌有長達一年的潛伏期,人們以為做好了隔離防控時,枯萎鐮刀菌已經蔓延到了整個香蕉園。 從1940年到1960年,短短20年,僅僅宏都拉斯、蘇利南、哥斯大黎加三個國家就有超過4萬公頃的香蕉樹被感染,除了連根拔掉,毫無辦法。 果農哭著砍香蕉樹: “完了!全完了!” “香蕉沒了,我們吃什麼啊!” “我們用什麼活下去!” 【香蕉對華夏而言,只是一種普通水果,沒有它還有別的水果。】 【但是對於缺少蔬菜的非洲國家,比如莫三比克而言,香蕉是重要的維生素來源,也就是說,香蕉其實是他們的主食之一。】 電視劇裡,或者新聞裡,網友經常能看到非洲人採摘大串的香蕉抱回家吃,當時還有許多人感慨“不愧是非洲,這麼多香蕉吃真幸福啊”。 其實,香蕉是他們的“菜”,而不只是水果。 非洲人去種植園採摘香蕉就跟我們去菜地採摘大白菜差不多。 經常有華夏人教授非洲人種菜的新聞傳來,網友只會笑著說華夏不愧是種菜大國,在哪裡都能種菜。 但對非洲人的意義並不是那麼簡單,這意味著他們的維生素來源又多了一種,或者說很多種。 【農業對於華夏而言,不僅僅是基礎產業,也是重要的對外援助產業。每年都有大量的農學家、農業學者和農學生出國教授種地種菜,中東沙漠地區、非洲地區,包括歐洲美洲也會有技術的交流。】 天幕上,衣著樸素、普遍曬得黢黑的農學家、農業學者和農學生,風塵僕僕從跨國航班上下來,立刻得到了他國領導人的熱烈迎接。 他們在機場拉著巨大的橫幅:“歡迎華夏專家前來指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