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第1/2 頁)
甘英還想解釋:“那可是大海……” 甘父突然主動放棄了,一聲長嘆:“罷了,難怪人家是正使,你只是副使,我看,這次你直接別去了。” “不!”甘英被刺激的越發倔強,“我現在知道了我一定能出海!” 他暗自握拳:別說是安息人騙他,就算是真得,他一定要出海,一定要去那羅馬國!那裡可是遍地黃金的地方! 【395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兩羅馬,其中東羅馬從波斯購買華夏絲綢後,銷往歐洲,再次獲得天價利潤。】 【漸漸的,羅馬皇帝不再滿足於從別人手中購買絲綢,想要自己織造。】 絲綢,便是貿易中最珍貴的商品。 從此,絲綢之路連線中亞、東亞、西亞,直至歐洲的貿易通道,從華夏將絲綢、茶葉、瓷器等奢侈品傳入西方,同時又將西方的商品、文化和藝術傳入華夏。 在華夏古代,種桑養蠶一直是國家最高機密。 【古羅馬人甚至以為,蠶絲是樹上長出來的,古希臘人同樣以為蠶絲是某種植物,他們見到華夏人重視桑樹,還以為桑樹可以直接生產蠶絲。】 6世紀,羅馬人認識絲綢已經700年,但是仍然沒法在本地生產絲綢。 當有僧人告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說絲綢其實是吃桑葉的蠶吐得,皇帝大為驚異,因為自古以來都說絲是從樹上長出來的。 僧人向皇帝保證,自己可以從東方弄來蠶種,查士丁尼當即同意,並派遣兩名僧人來到華夏的西部地區。 把蠶種藏在竹杖中,帶回了君士坦丁堡。 但是這一次,空歡喜異常。 因為粗心的僧人混淆了蠶種和桑種,種植的時候把蠶種埋在土裡,把桑種緊貼在胸口,最終蠶種沒有能孵化出幼蠶,桑種也沒有能長出幼苗。 玄燁剛說了一聲“還好”,天幕彷彿跟他唱反調似的。 【但是查士丁尼依然沒有死心。】 【540年,查士丁尼與波斯開戰,這一場戰爭也被後人稱之為“絲綢大戰”。查士丁尼不甘心從波斯手中高價購買絲綢,想要直接掠奪,但是很遺憾,失敗了,不得不與波斯簽訂合約求和。】 【但是正當他沮喪時,兩位印度僧侶求見,說他們在賽林達見過桑蠶。】 賽林達是如今的新疆和田,在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名叫“瞿薩旦那國”。 玄奘在書中記載瞿薩旦那過往向中原皇帝求蠶種,被拒絕了,於是改變策略,改為求娶公主,皇帝答應了。 國王暗中致信公主,讓她秘密帶蠶種出嫁,公主將蠶種藏在帽子裡,官員不便檢查,這樣順利將蠶種帶到了瞿薩旦那,成為了西域唯一能生產絲綢的地方,至今和田依然還有這位公主伴著蠶繭的神像。 到東羅馬時期,印度僧侶奉查士丁尼之命,前往賽林達學會養蠶繅絲幾乎,於552年將蠶種偷運回君士坦丁堡。 從此,東羅馬學會了種桑養蠶,繅絲織布。 李世民:???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 大唐什麼時候有這樣的神人了? 除了裴行儉,哪裡又來了個去西域的玄奘? 還有求娶公主,這不會是他大唐的事情吧? 李世民有種自己被矇騙的不妙感:“速速去查!” 【12世紀,歐洲十字軍式動物圖案。 17世紀,紡織技術傳入法國,法國絲綢業繁榮,引起了法國的經濟起飛,並且讓法國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它的軍隊稱霸歐洲。 【前面說過,蠶桑甚至刺激了文藝復興運動,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就得從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說起。】 美第奇家族史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贊助了大量知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比如文藝復興三傑,都曾經接受美第奇家族的資助。 柯西莫·美第奇,這位慷慨的家主,一共為當時的藝術事業投入了66萬枚金幣,相當於當時佛羅倫薩6年的地方財政收入,贊助支援當時最傑出的手工藝人,資助文學和藝術。 洛倫佐·美第奇更進一步,在美第奇宮舉辦藝術沙龍,不僅慷慨招待當時的文人墨客,還大力資助了幾位著名藝術家,定製出了名揚後世的名畫。 波提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都是美第奇家族私人委託創作的,在現代的繪畫史上不僅具有從神性到人性跨時代意義,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洛倫佐·美第奇贊助過的最有名的藝術家,是達芬奇。 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是歐洲享有最高聲望的偉大藝術家,創作出了《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舉世聞名的畫作。 1488年,洛倫佐創辦了歷史上的第一所藝術學院,並把自己珍藏的古典雕塑品,拿出來作為教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