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第1/2 頁)
【由於晉朝政府的無能,面對蠻夷只能不斷南遷,再到大唐安史之亂、宋朝的靖康之恥、蒙古鐵騎的揮兵南下,北方遊牧文明屢次大力衝擊,北方連年戰亂,大量“北民南遷”,華夏進入了南方水田主導時期】 一連串的國恥,讓帝王們即使已經聽過一次,還是免不了心臟抽痛。 李治閉著眼睛道:“現在長安的糧食已經不夠用了,需要透過漕運從揚州等江南之地補充稻米。可惜這樣的成本太高,損耗太大。” 武曌微微頷首,她知道,李治在告訴她糧食不夠,也是在提醒她,糧食的問題得由她來解決。 “有天幕在,陛下多活些日子,解決了再閉眼。”武瞾拉著李治的手貼在自己臉上,眼裡帶著不捨。 儘管兩人有過猜忌,有過互相忌憚,有過彼此試探和互相防備,但最終,也還是有剪不斷的夫妻之情。 李治輕輕拍了拍武曌的手,微微笑著,最終什麼都沒有說。 【唐朝時期,有了一則謠言:說小麥有“熱毒”,吃了會生病甚至會死人。甚至當時的醫書裡也有記載。】 “這是不是跟豆飯一樣,沒煮熟?”秦漢時期的百姓沒覺得這是多大的事,豆子沒煮熟也是有微毒。 只要能吃,他們饑荒時期連樹根連泥土都吃,既然是一種主糧,煮熟煮爛了吃不就行了。 【事實上,這是人們對於新事物的忌憚,受限制於時代水平的侷限導致的認知錯誤。直到唐朝政府頒佈《新修本草》,才讓人們接受,小麥無毒】 【因為小麥種植普遍,石磨被髮明。小麥粉能做出各種各樣的美食,也反過來促進了小麥的大力種植】 天幕放出各種小麥美食。 黃澄澄的小麥被投入石磨中,被石磨磨成麵粉,然後過篩,麵粉柔軟而細膩,看起來就好消化。 再把麵粉里加上水,攪拌,揉麵,揉成一個表面光滑的麵糰,就開始有個各種各樣的發揮。 直接切成條或者削成片下到煮沸的水裡是麵條,揉成團放進蒸籠裡的是饅頭,裹上一點肉餡或者青菜餡的再蒸是包子,揉成扁扁的圓形或者鞋底形狀貼在熱鍋邊烤的是餅子…… “咕!”天幕下,百姓們看著覺得自己都看餓了。 “這麵粉真好!看起來做啥都好吃!” 這還是有發褐色的粗麵做得麵食,等放到後世精細白麵做得水餃、花式饅頭、花式點心,帝王們也心動了。 “看起來竟然比大唐的美食還好吃,這後世定然更加繁榮。”愛享受的李隆基被饞到了,看到大臣們同樣饞地直喝茶水解饞,哈哈一笑,讓太監去吩咐御膳房傳膳。既然是看美食,還是一邊吃一邊看好。 “大清這些都已經有了,不缺美食。”玄燁算是帝王裡最為淡定的。 明朝末年,外來的玉米、紅薯、土豆等都已經普及,但是崇禎末年又是小冰河期又是鼠疫,大明人並沒有享受到多久新農作物。 反而是清軍入關後,享受到了明朝沒享受到的美食,清朝人口暴增除了康熙、雍正、乾隆二人連續的取消丁口稅、攤丁入畝和取消開墾新田地的稅務,更重要的就是高產量農作物可以養活更多新增人口。 【大唐盛世時期,已經有了自然環境惡化的危機。】 【關中地區作為中心城區,人口大量增加,也導致小麥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張。而小麥雖然屬於旱地作物,不如水稻那麼需要水,但是相比粟,耗水量要多兩倍。】 【持續性的開發,讓關中地區土地開發過度,森林加速小時,天然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 【這裡也有貴族大興土木開採林木的原因,從隋煬帝大興宮室開始,每一位皇室貴族砍樹的時候都沒有守護森林的環保意識,還不如老秦人】 天幕放出了現代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當中出土的秦簡,竹簡上有部分大秦律法,其中《田律》就記載著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環保法”,簡中規定: 春天不得亂砍亂伐樹木;不能私自堵塞河流;不到夏天不得燃燒秸稈作為肥料等等,並且明確了對於違反規定者的懲罰。 李世民有些委屈:“大唐的律法也有規定,世家不遵守不能怪律法。” 從周朝以來,各朝各代的官府就有設立“虞”部來管理生態環境。 大唐同樣如此,大唐的虞部的任務主要是五項:一為京城街道綠化;二為掌管山林川澤政令;二管苑囿;四管某些物資的供應;五管打獵。 但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別說貴族肆意破壞,就李世民自己的兒子李恪曾經因為和乳母的兒子在郊外縱馬打獵玩耍,踩踏毀壞過莊稼。 李世民起初想把責任推到乳母之子身上,被大唐時期剛強的大臣直接罵了,李恪這才被奪封二百戶。 此時聽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