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第2/2 頁)
好之後,本來就受重視的匠人受到重賞,大馬士革鋼武器更受歡迎了,包括忽必烈自己也刀不離手。 “陛下,要不去民間找這漢人?”丞相脫脫請示道,但是心裡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 元朝實行的四等人制度,不僅把漢人壓在底層,對他們的姓名也有限制,只能傳承姓氏,名字按數字排行,方便記憶,就如同給牲口編號一樣。 忽必烈搖頭:“漢高祖當皇帝之前名叫劉季,季是家中排行。當皇帝之後才改名劉邦,這個朱元璋的名字如此囂張,定然是後面起義時改得,你現在找也找不到。” 脫脫揣摩著皇帝的意思:“那找所有姓朱的?” “不必,只會造成恐慌和漢人的敵視。”忽必烈手中的彎刀畫了一個圈,重新回到自己手上,“百姓還真是不能小瞧,乞丐也是人啊,這四等人制度似乎不但沒能安邦定國,還刺激了漢人的仇恨心理,不要也罷。” 脫脫先是一愣,接著聽到忽必烈正式頒佈廢除“四等人制”的聖旨,立刻恭敬領旨:“是!” 與皇帝們升起的警惕心不同,百姓們多是羨慕。 “農民當皇帝,百姓一定過得很好吧!” “是啊,咱也算是上面有人了,農民皇帝能給百姓減很多稅吧?” “能減到前面說過的漢朝皇帝那三十稅一,就很好!” 百姓們幻想著別人家的皇帝,只是聊聊天吹吹牛,就已經開心地笑了起來,讓因為沉重稅務導致常年愁眉苦臉的眉目難得舒展起來。 在另一片山林裡,一群頭上裹著黃巾的昔日農人則是得到了鼓勵,眼神發亮: “起義軍原來也能當皇帝!” “我們一定能成功!” 【朱元璋在政策上,編訂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以保障小民經濟,把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業稅收作為官員政績考核的重點。】 【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是朱元璋的首創,結合明朝的保甲制度,十分高效率,給大家看看圖片。】 用農業生產和農業稅來考核官員這一點歷代官員也是如此,帝王們沒太在意。 天幕放出了明朝時期的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賦役黃冊在記錄田地賦稅時做成表格,戶主的姓氏勞役記錄的清清楚楚,連田地的形狀都給畫在表格的第一行,一目瞭然,非常清晰; 魚鱗圖冊顧名思義,畫得真的像是一條鱗片覆滿身體的魚,每一片魚鱗上都清晰地記錄著不同地方的不同稅務,每塊地的所屬、方位、面積、形狀,乃至地形、肥瘠程度等等,都記錄在上。 他們齊齊看向魚鱗圖冊:難怪叫魚鱗圖冊,真像魚鱗! 這個好學,不錯,朕的了! 朱元璋開始得意起來:“咱老朱自己都會種地,田地哪有什麼皇帝比朕更懂。” 兒子大臣們開始吹捧起來,朱元璋被吹得洋洋自得,但是很快,天幕的說法讓他的笑容漸漸消失。 【但是很可惜,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只是過於理想化的政策,等朱元璋一去世,首先官官相護開始資料造假。然後是各大王朝都避免不了的土地兼併,或者說也正是因為官員世家開始土地兼併,對上欺瞞,不得不資料造假欺瞞統治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