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第2/2 頁)
崖山之戰,華夏此後迎來了第一個少數民族大一統政權】 每次提到這裡,荊咕就好氣! 大唐人同樣很氣! 李世民看到這個人口眼饞死了:“大宋不要把這人口給我大唐啊!” 李世民都如此,劉徹和嬴政更不用說。 對比一下自己時期的人口和大宋時期的人口,齊齊鬱悶了。 “一億多人口,竟然打不過蠻夷……”嬴政深深地不理解。 他又不是沒跟匈奴打過交道,匈奴生活的草原環境更艱難,人口更少。 一億多人就算都是老弱婦孺,就算力氣小點,一人拿塊石頭也能砸死對方吧? 這麼多人,面對敵人都不會反抗的嗎? 嬴政不理解,正如組織東京保衛戰的李綱一樣不理解。 他在金人入侵時組織東京保衛戰打贏了,為什麼反而被貶官了? 徽欽二宗都被俘虜了,為什麼他反而又被起用還升官了? 等他想再次主戰,想對內改革對外抗金,一雪前恥時,怎麼又被貶官了? 靖康之恥他作為大臣都不能忍受,官家作為帝王怎麼能接受? 李綱不理解。 一直不理解。 直到天幕重提舊事,李綱還是不理解。 “皇位真的比國家還重要嗎?”李綱看著天幕,想起趙構的態度,眼裡老淚縱橫。 就算天幕出現了,官家這副態度,大宋真得還有救嗎? 【宋朝時期,有了一項技術性的突破,那就是農師制度。州縣官府任命精通農事的人為農師,由他們推廣種植技術,農師還有督促農人的責任,負責向州縣官府告發荒廢農事的人。】 【元朝繼承了宋朝的農師制度 設定農官 管理農業生產 監督和勸誡農民生產。】 到蒙元政權時 來自草原遊牧文明的蒙古大汗們依然順應了漢人的農業文明 官府製作《農桑圖》《耕織圖》等表現農業生產的繪畫 在民間推廣和刊印。 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知識 元朝政府還組織了一批農學家編寫《農桑輯要》 總結前朝農業生產經驗 把《農桑輯要》印刷出版後頒佈到各個州縣用以指導生產。 《農桑輯要》也是華夏曆史上最早的官修農書。 在農業管理上 元朝政府頒佈了《農桑之制》 把對農業生產的管理提到了法律層面。 天幕上一系列介紹元朝官府的農業措施 也前朝的皇帝都看呆了。 不是說元朝是蒙元嗎 是草原遊牧民族 這做起農業措施來 還有模有樣? “不就是官修農書嗎?朕也可以!”劉徹一把蒙元代入匈奴 拳頭就硬了 攀比心也起來了。 嬴政更為自信:“紙張也有了 農家人也有 大秦可以讓華夏曆史上的官修農書再早幾千年。” 什麼農師、農官、農書 大秦的了! 【元朝出現了農學家王禎著作的《農書》 出現了更多的水稻種植工具 以耕、耙、耖為主的水田整地技術 “秧馬”這樣專門為插秧、拔秧而設計的農具 出現了手耘、足耘的耘田技術 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