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頁(第2/2 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秦觀被貶彬州,思念遠方的故人也只能徒勞生恨:“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李清照經歷國與家的劇變,變得愁上加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岳飛從曾經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最終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被“莫須有”罪名誣告而死,只剩下“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宋詞是唯美的,是敏感細膩的,也是豪放蒼涼的,但是整體依然是悲涼的。】 天幕放出了一句句的詞,也放出一位位詞人悲劇色彩的人生一景。 這一刻,宋人再多的風流也笑不出來了。 在國將不國的大環境下,誰能夠善終? 覆巢之下無完卵! 【還有一點,是宋朝的避諱,波及非常廣。】 【首先比較常見的是官諱,一般來說避諱帝王的名字,比如大唐時期六部中的“民部”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改成了“戶部”。但是也有不那麼嚴格的,比如李唐姓“李”,原本避諱民間吃“鯉魚”,實際上並沒有真正避諱,民不舉官不究;】 【但是也有很惡劣的避諱,比如我們眾所周知,“詩鬼”李賀的父親名為“李晉肅”,當李賀準備考進士時,考官認定“進”與“晉”同音,這是犯了父諱,生生的將李賀壓了下去。導致李賀一生壯志未酬,27歲就抑鬱成疾病死。】 【把老虎叫做“大蟲”也是從唐朝時期開始的,因為李家祖宗叫做“李虎”,避諱“虎”。嗯,假如叫“李龍”,豈不是皇帝不能叫做“真龍天子”,難不成叫做“真蟲天子”?】 李世民原本看了大宋的壓抑,正為大唐的開明與強大驕傲,突然聽到避諱,不自在了。 緊接著就是“李賀”的避諱,李世民驚了:“這李賀被稱為‘詩鬼’豈不是很有才華,竟然因為父親名字諧音相似避諱?這算哪門子避諱?” 李唐不嚴格避諱“鯉魚”,也是因為同音不同字。 避諱祖先李虎的“虎”不僅僅是老虎叫“大蟲”,前朝歷代以“虎符”象徵兵權,到了大唐唐高祖時期也改為“魚符”。 李世民嚴肅道:“李賀此事必須嚴查,不同字算什麼避諱,且就算同字,以父名避諱豈不是斷了學子前程,這讓父親情何以堪?” 哪個父親會希望因為自己的名字斷了兒子前程,那李晉肅若是知道自己兒子不但因為自己不能參加科舉,還27歲年紀輕輕抑鬱成疾病死,得有多傷心! 魏徵支援:“陛下聖明,此事的確應該嚴查!” 【但是唐朝這樣在我們現代看來很誇張的避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宋朝的避諱更廣,分為“官諱”和“私諱”。官諱裡的“御諱”是指皇帝的名字,只要是人名、地名、官名等犯了“御諱”都得改動;也就是說老趙家皇帝的名字在其他所有地方都不能使用。而且,趙家皇帝改名字改得很頻繁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