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頁(第1/2 頁)
對比一下西方女子 再看看自己的作品 她突然連自己也嫌棄起來。 《內訓》有什麼創新嗎 不過是結合歷代有關女子教育的著述 《女論語》《女戒》等 以及孝慈高皇后的有關言論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全書共分一十章講述的依然是德性、修身、謹言、慎行等諸多方面 可是女子缺這些嗎? 漢朝時期就在講述這些 幾年前的明朝 還在寫這些 有什麼意思? 徐皇后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的作品厭惡了起來。 她看著那些未曾見過面的西方女文豪 卻依然止步不前。】 【華夏的清朝 也有一些女性寫詩詞、筆記 然而相比這些各個流派開創者的文學宗師而言 差太多了。】 【很多華夏的男性文學家都對女性有偏見 認為女性只會寫情愛之類的文學 古代文學家塑造女性 總是離不開怨婦、深閨寂寞、思念丈夫的形象。哪怕是近現代男性文學家也是如此 認為女性文學家寫作的目的要麼是為了嫁個金龜婿 要麼是為了諂媚男性。】 【從以上作品就可以看到 女性是真的只會寫情情愛愛嗎?】 此時 天幕下的不少女性不由自主在心裡回答:不是! 如此多的文學作品足以說明 女性從來不是隻能侷限於情愛 只能侷限於家庭! 天幕也回答: 【不是。】 【無論是推理還是恐怖、神秘學等等 開山鼻祖都是女性。】 【哪怕是在看似最保守的清朝 女性文學依然不止是情愛。】 【在清朝 女性的識字率非常普及 於是留下來歷朝歷代以來最多的文學作品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清朝女性的文學特色。】! 文學和文化影響力21 【清朝女性的詩歌已經出現了許多勞動場面,比起曾經唐朝貴族女性的生活,更加貼近現實。】 天幕放出一些清朝女性所寫的農事詩詞: 顧太清的《蠶婦吟》和《採菱歌》,清代高景芳的《漁父》,《輸租行》,王倩的《贈村女二首·汲水舂糧氣力微》,毛秀惠的《戽水謠》,陸瞻雲《蠶耕謠二首》,印白蘭的《初夏》是首簡短的農事即景詩,朱景素的《樵夫詞》等等。 相比前朝女性識字都很少的年代,看起來已經好很多。 這也讓朱元璋的臉色黑沉。 那蠻夷滿清,會寫農事詩詞的女子竟然比明朝多? 這一列舉的竟然這麼多,尤其是一些詩詞比自己的廢物兒子們寫得還好,讓朱元璋又想罵兒子了。 【從上古三代到清末,大約百分之七十的現存女性著作都是清代的,而這些著作大約九成都是詩歌。】 【據王英志統計胡文楷的《歷代婦女著作考》:“明清兩代就有詩人三千七百五十餘人,佔中國古代女性作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清代女詩人約三千五百餘家”。】 弘曆又開始飄了:“朕就說大清人才無雙,連才女也比前朝多。” 就算比不過西方,比前朝厲害,還是說明他們統治有方嘛。 但是內心到底是怎麼想得,等天幕一結束,弘曆的頭腦冷靜下來,肯定就不是這個心態了。 【除此之外,還有少量能作文的是經義和八股文,比如乾隆時期的天長人陳士擅長詩歌和書法,據說還能作八股文,但是隻有一首詩作流傳下來。】 【還有部分作學術筆記的,基本上都是出身文化世家、在家人的許可和支援下才得以創作。】 天幕再次列出一些作品: 錢儀吉之妻陳爾士的《聽松樓遺稿》,是教授經學筆記; 安徽懷寧人馬延淑,年二十卒,其《馬孝女遺集》為其所著經學、史學、日記、醫學、畫學等雜作,今存。 浙江仁和錢芸吉《七巧八分圖》也是不可多得的學術著作,雖然也由多人參與,但這種考據之作在女性作者中是罕見的。此書由其兄錢辰吉會訂,夫王其沅參定,女王念慈編繪,子王念森、王念世校刊。圖有六書、星象、人事、禮制、樂舞、文房、武備、衣飾、舟車、陳設、器皿、宮室等16類數百圖,王其沅有補遺。 還有清末蕭道管著有《列女傳集解》10卷、《說文重文管見》1卷、《蕭閒堂札記》4卷、《然脂新話》3卷,都是學術筆記,今皆未見,也就是說現在還是失傳了。 嘉慶年間,浙江仁和孫蓀意,所作《銜蟬小錄》,卷一紀原、名類,卷二徵驗,卷三事典,卷四神異、果報,卷五託喻、別錄,卷六藝文,卷七詩,卷八詞、詩話、散藻、集對,共分14目。這是極稀有的女性筆記之作,內容分類上與男作家的筆記之作幾無區別。 清初張令儀,是大學士張英、姚含章三女,由張英閒暇時親自教授。張令儀著有《蠹窗詩集》14卷、《蠹窗二集》6卷,其中《蠹窗詩集》就有古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