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頁(第1/2 頁)
【但是,還不如不改。】 陳端生還沒有結婚,聽到夫君被流放的衝擊性還不如聽到自己的作品被改成大團圓結局來的刺激。 她想想後幾十回寫作時自己的境遇,丈夫流放伊犁那麼遙遠的地方,生母早早病逝,自己還揹負著罪人家眷的名聲飽受非議,這個心態怎麼都寫不出大團圓吧。 她苦笑中也有些無語:“這續寫的文人對大團圓是有什麼執念嗎?” 怎麼動不動全是大團圓?但凡看了前面的內容,怎麼圓的回去? 【《再生緣》的原作,講述的是元代才女孟麗君與雲南總督之子皇甫少華訂婚,遭豪族劉家破壞,皇甫少華只知道退讓,孟麗君毅然抗旨拒婚而出逃。但是她不是懦弱出逃,而是索性女扮男裝參加科考,應試中狀元,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此後,孟麗君憑藉自身才華與能力,步步高昇。她掌兵權,任宰輔,與父兄同僚,納昔日未婚夫為門生,議論朝中是非,辦理國家大事,壓倒鬚眉,為婦女揚眉吐氣。】 【但是後續改得面目全非!完全不是作者的本意!】 孟麗君考中狀元后,是非常堅定地走官場路。 她面對不斷撲面而來的父母、夫家試探相認,孟麗君多次佯裝不識,逃避迴歸。 哪怕當時對皇甫少華有餘情,病中有過心軟,但是依然智商線上,堅定地選擇了不相認。 孟傢俬下認親時,孟麗君不與父母坦誠相見; 皇甫少華看出端倪用畫像試探時,孟麗君也推脫不識; 最後太后設計使孟麗君醉酒驗鞋,皇帝欲納為妃子,孟麗君仍不表女子之身,直至最後抵擋不住多方攻勢與壓力,吐血而亡,陳端生原著至此結束。 在孟麗君看來,自己既然已經獲取了至高的社會地位與政治權利,具有了經濟獨立的能力,已經不需要依附於男性,迴歸“女大當嫁”的傳統模式。 就像她說的,“世人說做婦道家,隨夫榮辱,麗君雖則是裙釵,現在而今立赤階。浩蕩深恩重萬代,唯我爵位列三臺。何須必要歸夫婿,就是這王室王妃豈我懷?況有那宰臣官俸巍巍在,自身可養自身來。”。 在納昔日未婚夫為門生時,孟麗君已經是讓皇甫少華對自己行禮跪拜的上位者,一直做到了權力的巔峰處,一直保持傲骨,並沒有為愛情、為家族的約束妥協。 她已經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智慧“蟒玉威風過一生”、“做個一朝賢相也揚名”。“自身可養自身來”。 【如今流傳的全本20卷是杭州另一女詩人梁德繩與其夫許宗彥續成的。所續後3卷不僅文詞遜於原作,而且在故事發展上寫孟麗君被封為“保和公主”,與皇甫少華終成眷屬,形成三女共一夫的結局。】 【這麼喜歡三女共一夫,這一看就是男人的口吻,很明顯是許宗彥想要的結局。又要公主,又要妻妾三女,當駙馬還想納妾,做夢比較快。】 梁德繩和許宗彥被罵的齊齊臉色難看。 尤其是聽到天幕說丈夫又想娶公主又想納三妾,梁德繩眼神懷疑地看向了丈夫。 難不成,夫君真是這種心思? 【如果辛辛苦苦科舉當官就是為了給丈夫納妾,咋地,你是要去朝堂之上給你丈夫選妾嗎???】 武曌被天幕說得笑出了聲。 “這續作的確水平差,不過天幕說得也真是有趣。” 上官婉兒卻是躍躍欲試:“這故事著實不錯,可惜被續寫的太差了,還不如我來!” 武曌非常鼓勵:“婉兒文采更好,不如你且試試。大唐現在還沒有女子寫傳奇話本,婉兒應該來帶頭一下。” 有了武皇的支援,上官婉兒更高興了:“諾!臣回去就抽時間寫!” 雖然現在事務繁多,但是時間擠擠總是有的,她都可以想象,自己寫出這樣的小說,會有多少女子受到影響,想想都令人振奮。 【這境界,比唐朝的小說家差遠了。】 【而且還有更低的。】 女彈詞家侯芝心裡一個咯噔,想到了自己的續作。 天幕該不會…… 【道光元年刊行的《再生緣全傳》,女彈詞家侯芝為之作序,她不滿意陳作和梁、許續作,刪改而成《金閨傑》,將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又作續書《再造天》,極力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格調更低。】 “我的孟麗君從沒說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陳端生也忍不住了。 她若是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就不會藉著孟麗君的口說出“願做黃崇嘏第二”。 黃崇嘏被人識破身份後被迫離開官場,是多大的遺憾,在自己的小說裡,她怎麼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她若是拘泥於小情小愛,就不會在前文中讓孟麗君即使對皇甫少華有情,依然堅決不肯相認,因為一旦相認就得回到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