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頁(第1/2 頁)
這樣的兒子,是劉邦的好兒子,但不是她的好兒子,更不是魯元的好弟弟。 呂雉眼裡閃過一絲冷意,罷了,如今劉恆已經接入宮中,劉盈就當個過渡者,這就足夠了。 【看,男性在權力的爭奪上從不心軟,六親不認。】 武曌輕聲笑了笑。 世人總說她搶走兒子的皇位,說她殺女囚子,但是世人看不到她丈夫對子女的忌憚、寧願相信妻子也不相信兒子,也看不到子女對她的不孝和謀逆。 所謂的孝道,所謂的夫妻之道,在權力面前,一切都可以改寫。 【在有關權力的書寫上,哪怕是開明的唐朝也沒有鼓勵女子掌權的書寫。傳奇女俠最後的結局通常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方面帶有當時流行的道家的隱逸思維;另一方面也是性別與權力之爭,自古以來,掌權的女性少有好名聲,因為話語權是掌握在男性手裡。】 【但是到了清朝,終於有了女性參與進入男子權力機構的書寫——女子科舉,與女性官員。】 朱元璋聽到這話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天幕前面還說清朝也有纏足守節殉葬,也有文字獄,有比明朝更嚴苛的文字管控,怎麼會允許這種牝雞司晨的文學作品出現?” “也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朱橚委婉說道。 想想明末,不也是什麼文學作品都冒出來,帝王想管也管不了。 朱元璋眉頭狠狠一皺,想起了元朝。 元初也是對文學戲曲管控嚴格,但是元朝中後期依然興盛起來,帝王貴族都沉迷戲曲,他認為文學戲曲興盛會容易亡國,但是換一種方向,會不會是朝廷本就對民間無力管控,才導致了文學戲曲等自由興盛發展? 那西方又為何能做到,國家繁盛文學戲曲一起繁盛,還被稱為什麼“軟硬實力”都很厲害? 【為什麼說文化入侵是從明朝時候開始的呢?】 【我們從西方侵略非洲、美洲就可以知道,其實最先行的並不是軍隊,而是傳教士。】 【歐洲,是政教一體的王權,國王也需要得到教皇的認可,為了將權力從教皇手中收到王權中,不知多少國王為之不斷髮起戰爭與改革。】 【非洲人曾說:西方人到來的時候,手裡拿著《聖經》,我們手裡拿著黃金;西方人離開的時候,手裡拿著黃金,我們手裡拿著《聖經》。】 【非洲是什麼時候被殖民的?大航海時代,正是華夏的明朝時期。】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戰爭成果: 1521年,明朝已經與葡萄牙開始了屯門海戰,明軍戰勝; 1523年,明軍與葡萄牙西草灣之戰,明軍戰勝; 1548年,明葡雙嶼之戰,明軍戰勝; 1549年,明葡走馬溪之戰,明軍戰勝; 1604年,明荷澎湖海戰,明軍不戰而勝; 1633年,明荷料羅灣海戰,明軍戰勝; 1639年,明荷湄洲島海戰,明軍戰勝; 1635年,明英虎門之戰,明軍勝利,英國賠償2800兩白銀——這個虎門,正是清朝“虎門銷煙”的虎門。在清朝屢次賠償西方國家時,誰能想到英國曾經也是給華夏賠款的國家? 1661年,明荷臺灣之戰,明軍勝利——這場戰爭主要是鄭成功作戰,這時的鄭成功被賜姓“朱”,也叫“朱成功”,在臺灣發行了一種“朱成功”的銀幣,顯然是非常忠於明朝的。 【西方的文化入侵在明朝是失敗的,是因為明朝的對外戰爭沒有輸過。】 明朝,虎門,將士們還有些懵。 將軍葛徵奇撓頭:“跟我們打仗的不是荷蘭人嗎,原來是英國人?” “就是那個逼迫清朝簽訂《南京條約》的英國人?”負責後勤的官員突然想起自己曾經關注的賠款,大聲道,“2800兩白銀太少了,我記得《南京條約》讓清朝賠償了2100萬兩!” 葛徵奇先是被這天價數量驚了一跳,緊接著暗道不好。 “這英國如此狼子野心,而且頗為富庶,這2800兩白銀,恐怕只是讓他們暫時退卻!” 虎門之戰源於英國商隊燒殺了當地的帆船,還搶了30頭豬,十分的蠻橫,虎門炮臺先是鳴炮示警,英國商隊自己也覺得生意無法進行,找葡萄牙人來中間說合,明朝海軍強勢用火箭火炮攻擊,英國商隊這才同意賠款退去。 雖然當地官員給崇禎皇帝寫得戰況很精彩,明軍驍勇,但是葛徵奇自己知道情況。 虎門,連炮臺都是剛建立沒幾年,守衛處簡陋的像是小鄉鎮,而且本地計程車兵等英國海船來到面前都沒發現,後來作戰的是廣州海防當局派來的水軍。 虎門的現狀,應付商隊或許可以,應付天幕出現過的那種鐵皮艦艇的軍隊完全沒實力! “不行,我得給朝廷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