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頁(第1/2 頁)
嬴政的眉心跳了跳,看向六國之人眼裡帶著深思。 若是六國貴族都是這種好色之徒就好了,他打下六國可能比現在更快。 劉徹看笑話看得很開心:“這明清,嘖嘖,真是比我們大漢差遠了。” 大臣們交頭接耳:“我們還是自己動手寫吧,就像大唐文人一樣,多寫點好的,正常的。” “不然後世子孫看得全是明清那種小說,苗子都得長歪了。” “指望後世子孫不行了,後世文人全抄漢唐的,我們大漢文人不能比不過大唐。” 話說到這裡,文人互卷的氛圍就烘托起來了。 一時間,連什麼政鬥什麼風雅上青樓都沒興趣了,他們有更偉大的事業——寫作!為後世文明延續而寫!為後世子孫洗眼而作! 【要是明朝皇帝能看到,咕咕一定要跟老朱提提意見,別總是想著約束女性,看看你們大明的男人,簡直憋得要變態了似的,一個個像色中餓鬼,連女鬼都不放過要搞/黃/色,真得是。】 【要纏足,還不如給男人纏。白天抬轎子去朝廷上朝,下朝了抬回家繼續辦公,讓他們沒時間去耍流氓,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像我們現代,工作996,007的,半夜零點還在加班,累得連生孩子的興趣都沒了,直接解決問題。】 朱元璋還真是瘋狂心動。 他自己都加班,官員憑什麼不能加班? 下朝還有時間去狎妓,真是太閒了。 朱元璋陰森森掃過一群大臣,覺得上樑不正下樑容易歪,他要先正正上樑,讓他們忙到沒心思想那門子事。 【明朝的志怪小說非常豐富,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也有著《志怪錄》,侯甸著《西樵野記》,陸粲著《庚巳編》,陸採著《冶城客論》,王同軌著《耳談》,錢希言著《獪園》,都屬於志怪小說裡的精品。】 【到了清朝,最經典的志怪小說要數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袁枚的《子不語》、《續子不語》,和邦額的《夜譚隨錄》,李慶辰的《醉茶志怪》,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等等。】 【殭屍作怪的小說不是明清才有,唐朝時期就有,但是明清是最多的,約有20多篇。】 為了給網友來一點童年的“美好回憶”,荊咕特意放出了熟悉的殭屍畫面。 深山義莊上,半夜棺材自己開啟,一個人突然直挺挺地從棺材裡坐起來! 他猛地一腳踹飛棺材蓋,從棺材裡直挺挺地跳了出來。 一身藍色的官袍,一頂黑色烏紗帽,雙臂往前直直地伸著,指甲黢黑一看就有劇毒;唇邊有獠牙,看到活人就咬脖子吸血。 他膝蓋不能打折,只能直挺挺地跳躍行走,但是一跳如同飛翔,十分快速! 伴隨著熟悉的陰森音樂和殭屍跳畫面,天幕下不同地方響起了尖叫! “啊——” 玄燁聽著後宮傳來此起彼伏的尖叫聲,有些頭疼。 再往前看,已經有大臣直接嚇暈了過去。 是的,男人們礙於形象沒有尖叫,但是在那殭屍從棺材猛地跳出來時,恰好身後一名藍袍官員拍了拍那位大臣的肩膀,大臣回頭一看,差點以為身邊也有殭屍,當場嚇得昏倒了。 玄燁一邊吩咐太醫救人,一邊突然覺得大殿氣氛陰森了起來。 再看面前的官袍,十分不順眼,尤其是藍色! 【我們現代常說,為什麼主要看到的殭屍是清朝殭屍?】 【根據清代袁枚在《子不語》記載:殭屍可以分成八個晉級過程: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 【殭屍剛開始屍變,臉色發紫,即“紫僵”。幾個月後,可以升級成一隻長滿白毛的白僵。數年之後,飽□□血的白僵渾身脫去白毛,長出黑毛,升級為“毛僵”。跳得可以飛起來的殭屍,就是花了幾百年時間修煉而成的“飛屍”。我們常見的僵硬地跳躍行走的殭屍形成時間大概是100-500年。那麼根據香港電影出現時間倒推,剛好是清朝年間。】 袁枚哈哈大笑:“不錯不錯,十分有道理。” 只不過,他這個老祖宗有些倒黴。 現在看了後世的殭屍,回頭還得看大清的官員,讓他有些不想面對。 尤其是晚上!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屍變”就是非常經典的殭屍詐屍。】 【《聊齋志異》是華夏古代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著“空前絕後”的美譽,在海外流傳非常廣。】 【日本江戶時代的上田秋成非常喜歡,著作的《雨月物語》被譽為日本怪誕文學的最高傑作,被稱為“日本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流傳到日本後,不少作者模仿和改寫。比如1786年都賀庭鍾改編了《聊齋志異》中的《恆娘》篇,1792年森島中良發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