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第1/2 頁)
【但是,偉人曾說過: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而兩宋的最終滅亡也證明,消極防禦是不可取的,最終依然避免不了戰敗。】 “原來我們這種防守叫做防禦戰……”李綱原本是進士及第出身的文人,打贏了東京保衛戰才開始從武,他沉思著,“除了防禦,大宋難道不能打出去嗎?” 直到聽到天幕提到的偉人的話語,頓時醍醐灌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說得好!” 大宋步步防守,蠻夷步步緊逼,最後大宋只能步步後退。 大宋如果不想繼續後退到龜縮一角,必須進攻! 但緊接著,李綱就想到了大宋的困境。 他們,真得能打出去嗎? 【那麼宋朝為什麼不敢出擊,真得是因為骨頭軟不敢打嗎?】 【首先,我們說一下宋朝的馬。】 【唐朝騎兵彪悍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馬匹多,養馬場也多。】 【但是宋朝完全相反,是馬匹少!越到後面越少!】 北宋初年,就失去了河套平原,這一個重要的養馬之地。 因為缺少養馬的地方,北宋開始對外買馬,比如茶馬古道,就是以茶葉作為軍用物資來買馬。 南宋,認為養馬開銷巨大,更因為疆域更小,養馬需要佔用農田,最終直接取消了養馬。 換而言之,取消的是軍隊的進攻部隊——騎兵。 而宋朝的敵人,遼、金、西夏,都是遊牧民族,都擁有強大到甚至全民皆兵的騎兵部隊,宋人的步兵對上游牧民族毫無優勢。 論火器,在高速移動的情況下,火器的準度和射程有限,依然需要依託騎兵或者城池。 這也就意味著,失去了騎兵隊伍之後,哪怕擁有最強大的火器,宋朝對外武力依然徹底轉為消極防禦。 劉徹的嘴巴微微張開。 雖然天幕分析了種種宋朝放棄騎兵的原因,比如沒有地方養馬,比如疆域太小。 但是在劉徹看來,什麼困難都得克服,沒有馬,沒有騎兵,無法進攻,這不就等於是坐以待斃! “什麼叫一招出錯滿盤皆輸,朕算是見到了。”劉徹對宋朝皇帝的軍事才能佩服不已,這些皇帝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投胎了。 像那個宋高宗趙構,排行那麼遠,誰能想到前面的皇帝和宗親全被敵人一鍋端了還能當上皇帝,這投胎本事和運氣,誰都比不過! “從一開始重內輕外,就導致了邊防弱,被敵人步步蠶食。”李世民也在與大臣討論這個距離大唐最近的朝代,“然後還是因為重內輕外,敵人直接衝到京城把皇帝給擄走了,半壁江山也沒了。” “一開始土地少不適合養馬,騎兵弱被人打。後來被打的土地更少,更沒法養馬。”魏徵犀利道,“這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尉遲敬德搖頭總結:“一個惡性迴圈。” 【其實宋朝皇帝並非不知道大宋馬少,起初透過公有養馬來試圖解決過這個問題。】【但是,敵不過朝廷的無能、官員的腐敗。】 起初,宋初的統治者對馬政十分上心,在北宋建立之初馬政建設就十分完善。 在中央,宋朝設有群牧司、太僕寺、駕部等機構對馬政進行管理。群牧司是北宋馬政監牧事務的管理機構,源於隋唐時期的典牧署——“掌國馬,以待軍國之用”。 在地方上,宋朝設立了完備的管理體系,諸州的牧監是最基層的馬政機構,由知州、通判共同掌管。 在馬匹飼養方面,宋太宗曾讓專業的馬匹飼養人員制定了合理的飼養方法頒於諸軍,提醒牧監在不同季節餵養馬匹時要注意的問題,以此減少馬匹生病或死亡的情況。 在馬匹的繁殖方面,馬匹的生育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負責馬匹生育的官員可以有賞,但達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則會給予處罰。 在病馬管理方面,除了設定專門的機構和專職獸醫負責病馬的治療和防疫外,還制定頒佈了官員賞罰的法令。死亡率在十分之三以下的給予賞錢,十分之八以上就要獲罪受罰。 在宋仁宗之前,官方飼養的馬匹數量足、質量佳。宋真宗時全國上下軍所養的馬匹共有20多萬匹。 那麼為什麼後面突然急轉而下,養馬直接被廢呢? 首先,就是檀淵之盟。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花大量金錢買來短暫的和平。 宋真宗認為監牧制度花費過大,宣佈廢除一些牧監,廢除了部分公有養馬制度。 此後,宋朝皇帝受到檀淵之盟的啟發,對比發現花在歲幣上的錢比花在養馬上的錢更少更划算,所以他們寧願選擇——賠款。 其次,由於宋朝冗兵、冗官、冗費嚴重,花費巨大,為了緩解國庫的財政危機,朝廷開始改監牧馬地為農田,將用了養馬的監牧土地租給農民種植農作物,然後向百姓收取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