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第1/2 頁)
荊咕走到機器人面前,雖然不是第一次使用,當做給看影片的網友科普,開始演示。 她直接用語音說道:【我要掛號。】 機器人:“好的,請問您需要掛哪個科室?” 胸口的大螢幕跳出了掛號頁面,有各個科室,機器人用女聲回覆道。 【我不知道掛哪個科室。】 大螢幕上又出現了一個人體,機器人說道:“請點選自己疼痛的部位。” 荊咕想了想,點選了人體的頭部太陽穴的位置:【我頭疼。】 機器人彈出神經內科掛號頁面:“好的,已為您轉到神經內科頁面,可以掛號了。” 荊咕又把後面的基本流程演示了一遍,這才點選了退出。【我以前還以為頭痛應該掛腦科,還好有機器人,不然白掛了。醫院的好多科室的名字與我想的完全不同。】 “我們還有配送機器人,幫忙從各個樓層運輸醫療器械,比人跑的快多了。現在我們醫院還引進了一臺‘達芬奇機器人’,適合做複雜手術,比如前列腺癌這種處於敏感部位的癌症。” 表姐說起來還有些遺憾,因為這些機器人都比較重要,現在可能都在工作,荊咕拍不到。 荊咕好奇道:【有了機器人是不是不需要醫生操作了?】 這也是古人很好奇的。 表姐卻道:“當然不是。” “這種手術型機器人還是需要醫生操控的,不是程式設計了自己可以執行這種。但是醫生可以坐著操作,更節省體力。而且機器防止顫抖,可以更精密。現在許多以前開刀的手術都可以做成微創手術,就是隻開很小一個口子,就能切除內臟器官上的癌細胞或者腫瘤。” 【那豈不是有一天可以更小一點,小成針眼?】 “不止是更小,也可能根本不需要開刀。現在據說已經有了奈米機器人,可以順著血管進入體內。但是還沒推廣,我們醫院也還沒有。”表姐開始展望未來。 “奈米非常非常小,1奈米就是0000001毫米,奈米機器人不到01毫米,是用肉眼、用放大鏡都看不到的小。你看看你的血管,再想想能進入血管的奈米機器人得多小。” 一個人形的純白色“女性”機器人,看起來像是古代的石雕,沒想到既能說話也能移動,還能做那麼多事,不僅讓醫生震驚,工匠震驚,一直屬於社會小眾的偃師也好像找到了人生目標,各個看的兩眼冒光。 緊接著又聽到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奈米機器人,這讓年輕的偃師更加興奮。 偃師就是古代的傀儡師,擅長製作人偶,木傀儡,一般多用於戲劇表演,這還是第一次看到原來可以如此使用人偶。 “不知道我們的傀儡可不可以幫大夫做手術。”年輕的傀儡師對錶演沒什麼興趣,天天埋頭做傀儡,卻不愛表演,本以為他們這一手技術只能在舞臺上供人取樂,沒想到還可以這樣使用。 他的師父瞅了徒弟一眼,明白他的心思,緩緩說道: “就算不可以,也可以研究其他用途。” 曾經他總是攔著,就怕徒弟浪費了這一手製作傀儡的天賦,現在看來,不一定非得做表演。 天幕這樣的稀奇事都出現了,為什麼他們這行當不能趁著現在這股風,也往上升一升? “那針灸銅人也是人形,後世的機器人也是人形,我們的傀儡也是人形。”師父取出陪伴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傀儡,木傀儡上的顏色已經掉色,絲線也有的斷了,可就是這樣破舊的木頭人養活了他的一家老小。 師父看著徒弟驚喜的表情,珍惜地給自己的傀儡補色,一邊頭也不抬地說道:“你既然只喜歡做傀儡不喜歡錶演,那就好好研究,別墮了我們這一行的名頭。” 徒弟開心道:“哎!好!” 【醫院的科室好多啊,好多我都沒聽說過。】 【還好我帶了專業人士,讓我表姐給你們介紹!】 天幕上,兩姐妹挨個走過各個科室,一邊簡單的介紹,一邊做些科普。 有些病人來來往往,能聽到家屬的交談,聽到醫院裡的悲歡離合。 也有白大褂的醫生護士行色匆匆,在下班前夕的時間依然在忙碌。 走到運動醫學科時,荊咕看到了很多坐在輪椅上或者拄著柺杖的人,而且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個“運動醫學科”,忍不住好奇起來。 表姐解釋道:“運動醫學科和骨科不同,主要是治療運動中的創傷、勞損以及軟組織損傷,而骨科主要研究運動系統的感染、腫瘤、先天畸形、創傷以及炎症。很多人長時間不運動,突然想起要運動,一上來就來劇烈運動,結果不是拉傷肌肉就是這裡疼那裡疼,就需要來看運動醫學。” 恰好,一對過路的夫妻正在爭吵。 丈夫坐在輪椅上,但是腿也沒綁繃帶,看起來也很健康,表姐衝荊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