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頁(第2/2 頁)
被別的科室的大夫圍觀了……】 【但是必須得說,雖然大家都說中醫見效慢,其實不是,針灸效果立竿見影,非常快!那根很疼的經脈被傳過去時,右手腕立刻不疼了!】 【不像咕咕這樣對疼痛特別敏感的小可愛如果有需要可以試試,現代中醫也不是像影視劇裡演的那麼古老,也有了很多現代化的手段。還有湯藥都會給你熬好裝好,回去直接喝非常便捷。也有了中成藥的藥丸,還有可以佩戴的香囊,直接貼在體表的膏藥等等。】 清朝,已經有了各種行會,經過天幕的支援後,各種行會越發興盛。 此時的醫學行會里,一群大夫正在商議:“原來還要方便病患。” 行會里有經常與貴人打交道的府醫、也有經常與平民打交道的民間大夫,還有到處行走的行醫。 但是能進入行會的,都經過考核,有一定的水平,是正經大夫。 府醫抱怨道:“這一點也的確好,有些病人家屬或者僕人偷工減料,私藏藥材去轉賣,藥效不到還要怪大夫,真不如大夫熬好。” 顯然,他對此很有經驗。 “人手不夠。”為首的行首看著現代醫院的規模,羨慕到恨不得自己立刻去開一所,“還是這種醫院好。” 他若是能有這樣一所醫院,簡直是此生無憾! “醫生多,還有那護士幫襯,比我們的藥童專業。” 民間大夫想起自己那個性格馬虎的藥童,一陣苦笑:“那可不,護士也是上學讀書學習好多年的。咱們的藥童能識字都不錯了。” 畢竟這會科舉才是正經仕途,但凡有點資產的人家寧願送孩子去私塾上學,日後考科舉,只有實在是沒錢或者沒資格考科舉的才會送去做藥童。 至於醫學世家,那也是自幼正經學醫方,更不會去做看火煎藥的藥童。 一位行醫有心安定下來,只是毫無助力,最近開始打家中女眷的主意:“咱家的女眷也比外面的藥童懂醫藥,還不如培養自家女孩……” 行首道:“沒錯,醫院不是一時半會能成的事,但是這女子學習當醫護,咱們自己就可以解決。” 一群人議論一番,對此的排斥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大。 畢竟用自家女眷,屬於肉都爛在自己鍋裡。 於是,行首回到家中,看到自己以往渴望學醫卻總是因為性別被自己拒絕的女兒,頓了頓腳步,特意說道:“日後,你就過來給爹幫忙。” 女兒眼前一亮:“好!” 小女孩的醫學路剛剛開始,而荊咕的醫學路進入尾聲。 兩姐妹走到醫院門口,就聽到熟悉的救護車烏拉烏拉聲。 【救護車來了,急診科又要繼續忙碌了。】 【急診科是24小時不休息的,可以想象這裡的醫生有多辛苦,醫生是日夜兩班倒,晚上也有夜班值班的。】 “24小時不休息,24小時就是我們的12時辰,的確辛苦。” 明朝,李時珍正與家人一起看天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