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第1/2 頁)
獨孤家在周、隋、唐三朝都進入皇室,三代都為外戚,一時之間權傾天下,這樣大權在握的人誇獎孫思邈,可謂是對他非常喜愛了。 “側帽風流?能有朕風流?”自戀劉徹上線,一邊有了點攀比心,一邊又有了好奇心。 這獨孤郎的女兒應該也很美貌吧,可惜,無緣一見。 天幕怎麼不放一下圖片呢,遺憾啊! 而對於家中有女兒的民間,尤其是有點條件的大臣來說,頓時心動了。 原來女兒可以這樣投資的嗎? 只與大臣聯姻算什麼,不但可以當皇帝岳父,還可以當三位皇帝的岳父! 一時之間,不少有女兒的大家族都開始要求,對女兒加重培養,要按照能當皇后的標準去培養! 【長大後,孫思邈歷經南北朝、隋朝、唐朝三朝,因為醫術高超,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都曾經邀請他入朝為官,但是都被拒絕了。】 【唐高宗時期,孫思邈再次被邀請到長安,這一次與朝廷合作編書,但是依然沒有接受官職。編完《唐新本草》後,孫思邈再次回到民間。】 李世民感慨萬分:“朕曾經見過孫藥王,當時還覺得70多歲的老者健步如飛,一定能更加長壽。想不到可以這樣長壽!” 這位老者比自己都能活,還能為自己兒子效力編書,不僅身體康健,顯然思維依然敏慧。 再看看滿朝文武,已有不少一起走來的開國功臣垂垂老矣,顯出明顯的老態。 比如房玄齡,杜如晦,李靖,年紀都不小了,其實是與他父親李淵一輩的人。 李世民比李靖小27歲,比房玄齡小19歲,比杜如晦小14歲,但是這裡面反而是杜如晦死的最早。 儘管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死,但是能明顯感覺到體力衰退,力不從心,看到孫思邈如此年紀還能去編書,頓時更加羨慕了。 【孫思邈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方》是華夏曆史上第一部 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在華夏古代與現代也多中醫學者的必學教材;】 【孫思邈幾乎是全才,精於內科、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等,把婦科卷與兒科卷置於《千金方》卷首,讓後世醫者也開始重視曾經不被重視的婦科、兒科;】 【同時,孫思邈也是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華夏古代醫者,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首創了多個第一。】 【孫思邈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藥王”,在這裡就不多說,直接看內容吧!】 荊咕直接把孫思邈的各種“第一”放在天幕上,長長長長的名單,密密麻麻看得讓人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不愧是藥王!”漢朝張仲景看著裡面的內容,佩服一句,沒有多說其他話。 無他,忙著抄天幕上的內容。 雖然弟子可以抄,還是覺得這樣的聖人自己親手抄寫比較有誠意。 秦朝的夏無且等太醫和醫家弟子,一個個瘋魔了一般,一邊抄一邊嘴裡唸唸有詞,狂熱到讓人忍不住懷疑孫思邈若是在面前立刻會上去磕一個。 而在唐朝,孫思邈本人一如既往的謙遜。 “天幕都這樣誇我了,我不寫得更好都對不起‘藥王’這個稱呼。” 太醫署的太醫們心裡淚流:別捲了,別捲了,藥王都這麼卷,他們不捲起來怎麼好意思! 不行,藥王都如此勤奮,他們也得跟著學,蹭蹭藥王的福氣,沒準自己也能當個“針王”“灸王”。 太醫署的太醫們各懷心思,看著彼此的眼神如同看情敵,為了未來的榮譽和成就,開始暗自較量起來。 【再說回朝廷的醫療措施。】 【雖然太醫署沒有面向民間,但是唐朝的各位有為帝王都比較重視醫療,各有各的措施。】 【比如說,唐朝已經有了透過保護環境來防治疫病,妥善處理疫病屍體等,這是從唐高祖李淵時期開始的。】 李淵撫須自得:“朕也是有些功績的嘛。” 瞧瞧,後世還是記得他的這些施政措施。 【李世民就不說了,他做得太多了,我們說說那些被唐太宗光芒掩蓋的其他帝王們。】 李世民哈哈一笑。 “是也該給其他子孫一些機會。” 不然只誇他,他也會驕傲的。 貞觀朝的大臣們會心一笑,作為實施那些後世留名的措施的貞觀名臣,他們也很大度! 【唐高宗顯慶四年,由宰相領銜,尚醫局與太醫署共同編纂了《新修本草》,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 由國家頒佈的藥典,這本就是由孫思邈與官方主編的醫書。】 【武皇期間,將民間的癘人坊收歸國有,朝廷設定悲田使,病坊也稱為悲田坊,男女別坊,四時供承,由朝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