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第1/2 頁)
天幕放出一段影片: 官員下朝之後,接到了同僚的邀請:“忙了這麼久,走,去放鬆一下。” 一群官員勾肩搭背,美滋滋道:“喝酒去!” 他們上青樓,上酒肆,美酒美人美曲,吃得不亦樂乎,喝得飄飄然,回到家中時渾身沾染著酒水與胭脂的香味。 一位官員一回家,正在開蒙的兒子興沖沖跑過來:“爹,師父誇我了……”官員不耐煩揮揮手趕人:“找你娘去,爹累了,要休息。” 兒子頹然的垂下手,聞著父親身上的香味,不就是婦人身上的香味嗎? 爹爹在忙什麼? 沒多久,門房送來請帖:“王大官人送來請帖,邀您去花樓。” 剛剛還拒絕兒子說要休息的官員立刻精神煥發:“我換件衣服就過去。” 官員剛剛出門,兒子追上來:“爹,你幹嘛去?” 官員不耐煩:“爹忙正事去了,你在家好好學習。” 說完,拔腳快速出門,離開了回家還沒坐熱板凳的家。 母親對此見怪不怪,兒子詢問時只說“你父親太忙,大人的事小孩別管”。 兒子悄悄出門,跟了上去,結果在青樓門口看到了父親在忙什麼。 那青樓老鴇語氣熟稔地跟父親打招呼: “大人,您好久沒來了~” 兩個美貌女子上前,父親一手摟住一人,調笑著:“是不是想死我了?” “討厭~” 兒子:原來這就是忙正事嗎? 這樣的事一幕幕,衝擊著少年人的心。 即使是在自己家中,依然有著來自父親的不良影響。 “爹,我這句不懂……” “問你娘去,爹忙著呢。” 父親趕走兒子,關上門,卻關不住門內家妓的嬉笑聲。 從此,兒子不學武,也不好好學習,開始學習著父親,呼朋引伴去青樓。 “原來我爹每天忙的就是這啊!”兒子也左擁右抱,“果然很快樂!” 孃親氣得心力交瘁:“你怎麼不好好學習……” 兒子也學著父親的語氣,揮揮袖趕走母親:“娘,我忙著呢!” 孃親氣得跟丈夫告狀:“你兒子書都不讀了!” 丈夫氣得只有一句話:“慈母多敗兒!” 熟悉的畫面彷彿把自己家中的情況投射在了天上,看得眾多父親臉紅。 當官的說:“我上朝是在忙國家大事!” 經商的說:“我在外面辛苦掙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 做工的人說:“我每天辛辛苦苦還不是為了養活你們,我容易嗎!” 務農的說:“孩子就是欠打,多打幾頓就好了!” 每個父親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每個父親遇到兒子叛逆時都會把責任歸罪於母親沒教育好。 【我們現代常說,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顯然,古代沒有教育學,只有甩手掌櫃。教育子嗣從來不是母親一個人的事,父親的缺席無論是對兒子還是女兒都會有很大影響,要麼是缺愛,要麼是缺教養。】 【父親總責怪兒子沒有自己的能力,卻從來不檢討,自己既沒有給兒子提供當年成就自己的環境,也沒有親自去教導。】 【社會上總對女性要求“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家從夫,夫死從子,兒子不成器卻又怪母親“溺愛敗子”,這時候怎麼不提“夫死從子”了?你都要求母親聽兒子的,管得住兒子嗎?】 在某個京官家中,正在發生一場父子爭執。 京官憑藉自己會讀書,一路科舉考上當官,再加上手段和鑽研,成功從地方官進入京城,實現了階級躍遷,對讀書更是非常執著。 誰知道自己的兒子不學文,非要去習武參軍,京官正在怒罵長子不成器,兒子倔強頂嘴:“我就不讀書!我寧願去從軍!” “軍士被人瞧不起,你不要丟我家的人!” “我堂堂正正靠戰功搏殺軍功,有什麼丟人現眼?倒是有些人,只會結黨營私,汲汲營營,當什麼父母官,我看分明就是狗官!” “啪!” 官員被戳中痛點後,憤怒的一巴掌,扇的兒子憤怒之下捂著臉摔門就走。 官員在後面怒吼:“你有種就別回來!” 官員倔強頂嘴:“不回去就不回去,你以為我稀罕!” 說完,跑得徹底不見影了。 官員氣得在屋子裡走來走去。 “孩子大了,管不住了吧。”他的夫人、孩子親孃在一旁淡定地看好戲。 官員還在氣頭上,聞言習慣性罵妻子:“慈母多敗兒!” 恰好聽到天幕的話,官員夫人嘲諷:“你何嘗不是如此!” “兒子生病時鬧著要爹爹,你寧願在外面喝酒都不回來看你兒子一眼。兒子生辰你來陪兒子,陪你新納的妾室。兒子被你妾室生的小子推水塘裡,你問詢趕來先去抱那個害人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