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第2/2 頁)
都說骨科醫生“要扛得起大腿,搖得動手鑽,鋸得了長骨,扶得起身板”。在外行人看來,骨科醫生乾的就是“工匠+力工+裁縫”的活兒。但骨科醫生不但需要力氣大,還需要精力充沛,很多手術一場就是幾個小時需要高度集中精力。】 【還有給骨頭打釘子的,據說著名的武打明星因為多次骨折受傷,體內多個釘子,過安檢時都要被懷疑攜帶武器。】 【不過這種大家千萬不要私自嘗試,這些釘子都是特殊材料,在人體裡不會生鏽的,如果是普通釘子,那隻會讓你死得更快!破傷風很致命的!】 古代的骨科大夫聽到給骨頭打釘子立刻激動地站起來,這樣一來,豈不是那些斷了骨頭很嚴重的也可以續起來? 可是緊接著就被“不會生鏽的特殊材料”難住了,不由地望洋興嘆:“看起來也是金屬,怎麼就不會生鏽呢?” 宮中的太醫們同樣是如此感受。 哪怕皇宮已經有天底下最好的藥材和其他材料,這種在人身體裡不會生鏽的金屬釘子,還真沒有。 “還是差太多了。” “原來工業的發展還會影響醫學……” 太醫們第一次重視起工業來,而有些因為糖尿病足導致瘸腿的貴族還以為自己瘸腿也是骨頭問題,聞言羨慕道:“若是骨頭斷了很嚴重還能用釘子釘起來,那豈不是瘸腿都沒有了?” “醫學果然很重要!”皇帝們一想到天幕提到過的普遍短命,集體都重視起來。 哪怕不是為了在民間的名聲,為了自己健康長壽,也得重視! 【這些黃色的是醫療垃圾,大家千萬不要碰哦!】 【前面提到過,建國初期許多地方診所因為不更換針頭,導致許多人傳染了乙肝。其實還有地方上有村子裡因為一個人獻血,醫生沒有更換針頭,導致全村人患上艾滋病的。】 【無論是內科還是外科,手術刀、針頭,甚至是毛巾、紙巾,醫療器械都要及時清潔和更換,做到一人一套。我們現代正規醫院基本都是如此,古代沒有酒精但是會使用烈酒和火焰灼燒消毒,不過論效果當然還是提純的高濃度酒精更好。】 朱元璋立刻來了興致,問起宮中的太醫來:“酒精煉制的如何了?” “陛下,按照天幕之前放過的提煉酒精的法子,現在的濁酒已經清了許多,而且能提煉出少量酒精。”太醫回覆道,“就是不太穩定,量太少了,軍中也不夠用。” 大明的優勢,在於糧食酒種類已經比漢唐時期更豐富,烈酒度數也相對高了一些,提純起來更容易,因此發展的也更快。 朱元璋高興道:“方向是對的就好,加大研究力度!” 太醫:“是!” “這個酒精是造福民間的法子,朝廷的力量有限,民間的商人倒是可以鼓勵自己研究。”朱元璋想了想,在製造酒精上難得大方起來。“太醫可以與民間的醫者一起交流技術,儘快讓民間普及。這酒精,畢竟比那什麼人參靈芝便宜。” 太醫欣然領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